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了解银川市郊蔬菜大棚种植者的农药知识、信息、行为情况,蔬菜大棚中微小气候特点,评价大棚中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情况,探讨种植者农药暴露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银川市郊大棚蔬菜种植比较集中的掌政镇作为调查地点,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当地抽取90座蔬菜大棚。从所选90座大棚中随机抽取35座进行环境监测并检测大棚中蔬菜和土壤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水平;根据农药暴露组和对照组的选取原则选择调查人群,农药暴露组由所抽取90座蔬菜大棚中的310名种植者构成,对照组由145名从未接触过农药的当地居民构成,对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公式计算种植者累积农药暴露强度评分。结果:一、大棚蔬菜及土壤中农药残留情况蔬菜样品中有16种农药有检出,农药总体检出率为62.86%,超标率为14.29%,三唑磷和仲丁威最大超标倍数达41.86倍和22.73倍。蔬菜样品中15种有机磷农药的检出率为34.29%,超标率为8.57%,6种氨基甲酸类农药的检出率为17.14%,超标率为8.57%,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为45.71%,未发现超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高于氨基甲酸酯类(P<0.05);土壤样品中有12种农药有检出,残留农药总体检出率88.57%。土壤样品15种有机磷农药检出率为71.43%,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率为45.71%,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为54.29%。土壤中三类农药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蔬菜大棚中微小气候环境检测大棚内气温、相对湿度和CO2浓度高于大棚外对照点(P<0.05),CO浓度与大棚外对照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流行病学调查1、蔬菜大棚种植情况蔬菜大棚种植以户为单位,日光大棚种植为主,每户多为2人种植,种植棚数集中在2~4个,种植面积集中在1~4亩。2、蔬菜大棚种植者农药知识、信息及行为情况蔬菜大棚种植者获取农药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农药商店(88.5%);种植者主要通过自己的种植经验和经销商推荐选择农药(90.6%);85.2%的蔬菜大棚种植者表示希望参加农药相关知识培训,但仅有3.9%经常参加培训;知道农药能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胎盘和乳腺进入机体的人数比例依次为91.6%、51.6%、68.4%、18.4%。最近一年,种植者使用最多的3种农药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乐果;28.7%的种植者在量取农药时用瓶盖或直接用瓶倒;79.4%的种植者经常或偶尔混配农药;电动喷雾器的使用比例仅为2.9%;仅21.6%的人按照说明书施药;在喷药过程中,14.6%调查者存在喝水、吃东西或抽烟不良行为;65.8%的调查者在喷药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超过80%的人将农药包装或容器随意扔在地头、埋掉或烧掉。3、暴露的评定和分组根据累积农药暴露强度计算公式,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310名蔬菜大棚种植者累积农药暴露强度评分X±SD=10.26±12.11,按百分位数33%(2.56),67%(10.71)将暴露水平分为低、中、高暴露三个组。农药暴露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吸烟及饮酒情况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蔬菜大棚种植者健康主诉症状经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矫正年龄因素后,头痛、咳嗽、关节疼痛和皮肤发红等7项自觉症状报告率农药暴露组高于对照组(P<0.05)。趋势性2检验发现,头痛、咳嗽、关节疼痛和皮肤发痒四项主诉症状报告率与暴露程度成正相关,报告率随着暴露程度的增大逐渐增高。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骨骼肌肉系统和皮肤刺激症状报告频率随着暴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1、银川市郊大棚蔬菜农药检出率高,残留农药品种多,存在多种农药残留现象,部分种类农药存在严重超标;大棚土壤农药检出率高,存在一定农药残留。2、蔬菜大棚作业人员处于高温、高湿、高CO2浓度的工作环境,可能影响其健康。3、蔬菜大棚种植者文化程度低、农药知识不足,获取农药信息途径有限但态度积极;农药使用行为不规范,农药使用卫生习惯差,农药防护水平低。4、大棚中农药暴露影响种植者健康状况。种植者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症状和皮肤及眼部刺激症状与暴露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