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我国公有制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公有制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早期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并没有把企业搞活,以“两权分离”为内容的国有企业承包制,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改革的推动者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产权这个核心问题,认识到公有制企业的产权虚置、产权结构单一,是形成公有制企业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于是,以明晰产权为内容,以股份制为依托,实现公有制企业内部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成了公有制企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职工持股制度(或称为职工持股计划),是职工所有权的一种实现形式,是企业所有者与职工分享企业所有权和未来收益权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的职工持股是在公有制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我国进一步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从竞争性产业领域退出的战略之后,出于尊重企业职工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内的职工持股方式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步骤。 特别是在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吸收职工持股,使职工成为股东,在企业和职工之间结成一种产权纽带关系,实现人力资本产权股份化,不仅有利于改善股权结构,还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职工通过持股进入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并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不仅可以使其直接行使决策权、监督经理人的经营行为,同时也会因他们的直接参与行为而受到激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激励的作用。 FJ公司是北京市房山区区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其产权改革中,政府产权全部退出,职工出资购买政府产权,将企业改制为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FJ公司产权改革和职工持股的案例,认真分析了职工持股制度对我国集体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方法和问题,对于我国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和职工持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者首先对职工持股的理论进行了综述,包括双因素经济论、分享经济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双因素经济论认为,劳动(人的因素)和资本(非人因素)都是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也应享有企业所有权并分享企业剩余。分享经济论认为,职工的劳动收入应由固定的基本工资和利润分享两部分组成,而职工持股计划是实施分享制的有效形式。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提出,职工作为在财富创造中作用日益重要的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必须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实现他们的价值,而这一制度安排就是职工持股。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通过让掌握大量企业内部信息的职工持有股份,激励其参与企业监督管理,形成共同治理契约,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正是这些理论,指导了国外职工持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职工持股在美国取得成功并传播到世界各国,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职工持股计划。 此后,作者阐述了我国集体企业产权改革与职工持股的背景以及我国企业职工持股的实践。集体企业是我国计划经济的特有产物,且主要分布于竞争性行业,集体企业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经过多年探索,国企改革逐步形成了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股份制的公司制为形式的基本思路。而集体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产权关系的复杂性,明晰产权成为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逐步实现产权清晰化、多元化和人格化。多数集体企业可以以存量置换和内部职工控股持股为主要方式,推行职工持股。接着,作者简要介绍了我国企业职工持股的表现形式及管理模式,作者认为,企业职工持股不仅仅涉及企业层面的内部机制和内部股权结构的调整问题,而且涉及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基本利益关系的变革问题,这项变革将对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论文的重点是关于FJ公司产权改革和职工持股的案例分析。首先介绍了FJ公司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动因,正是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利益关系不直接,经营者权责不明确,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FJ公司开始了职工持股的产权制度改革。本文详细介绍了职工持股的实施方案,包括现金认购股、认购配给股、量化股以及预留股份的详细操作方法。现金认购股、认购配给股为职工个人所有,量化股只有分红权,预留股份为企业的后来职工留有持股的机会,也为今后企业进行股权激励预留一定的股份。经过产权改革,职工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为了优化股权结构,适当拉开持股差距,两年后,FJ公司又进行了二次产权改革,充分调动经营层、骨干、普通职工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通过职工持股,企业形成共同治理的结构,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分析FJ公司改制过程和成果的基础上,作者认为FJ公司产权改革取得的成功,主要在于改革中关于职工持股的制度设计和过程控制。一是充分发动职工群众参与改革,充分顾及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从而取得职工的支持和推动;二是合理设置职工持股的股权结构,合理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股权制约机制,为实施有效监督提供动力;三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通过强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功能,以保证企业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和经营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接着又分析了该企业职工持股改制存在的问题,如职工股权的管理及流动问题、国家对于企业改制职工持股的立法保障和税收优惠问题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允许职工股份在企业内部按标准、有条件的进行转让,但要规定最低持有额;加快职工持股的法制建设,保障职工持股制度的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理论和案例分析,作者认为,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集体企业的改革,必须触动产权,实施产权多元化和产权人格化,推行职工持股,充分体现职工的人力资本产权,同时加强职工持股制度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资产经营效率,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焕发企业活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面积推广职工持股还会在宏观上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之一,即到二0二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