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小刚是当代最著名的中国导演之一,亦是中国电影最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以流畅的叙事、黑色的隐喻和典型的商业操作模式为主要特点,在中国影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重点研究冯小刚电影的黑色幽默品质,这对于中国电影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庞大的文学资源,如何将电影创作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真正具有民族文化品格的黑色幽默电影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探析黑色幽默和冯小刚的电影。第一部分,黑色幽默观念的变迁。首先,黑色幽默提出于1937年,到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并广为流传。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流派的特征,表面看来它是描写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奈的嘲讽看待现代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并将这种冲突放大、扭曲、变形,使其显得荒诞不经和滑稽可笑。在中国,黑色幽默先是主要影响了文学,使得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的小说中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小说文体——中国当代黑色幽默小说,本文以王朔、王小波、刘震云的小说为例论述这种影响,并说明他们各自不同的黑色幽默风格。第二部分,冯小刚黑色幽默电影和王朔。本章主要阐明冯小刚电影受王朔哪些方面的影响。冯小刚的黑色幽默经历了一个从文学到电视(《编辑部的故事》)再到电影(《甲方乙方》)的发展过程,每个时期幽默的特点也各有侧重,这些幽默特点都和王朔有一定的关系。本章主要以文学和电影的对比,阐述黑色幽默的不同体现,重点分析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对冯小刚创作的影响。第三部分,冯小刚黑色幽默电影的呈现方式。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故事题材,二是演员与角色,三是台词艺术,四是电影语言(音画蒙太奇的修辞)。冯小刚不仅创造了台词的语言狂欢,他还通过镜头语言、影像话语将狂欢推向了极致。人物语言的狂欢主要靠台词来完成,电影语言的狂欢是通过隐喻、戏拟和反讽等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完成。隐喻,是电影剧作中强调形象的寓意性的一种艺术手法,将相似的事物或本来并不相联结的形象(人物或景物)并列起来,使之产生一种象征性含义。而反讽指由事物的表象与真实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意义。通过隐喻和反讽,调侃和嘲弄传统上神圣的、宏大的、崇高的事物,形成了一种典型的荒诞不羁、黑色幽默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