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350立方米,只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24,属水资源极度贫乏与危险地区。在省内各地市中,泰安市水资源十分短缺,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随着泰城及流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大,废污水排放量也与日俱增,使原本有限的水库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不断恶化,水体功能逐渐降低或丧失,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用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开始由满足用上水到要求用上好水转变。水质型缺水和水污染日益严重所构成的水危机,已成为城市和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甚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开展了水源地保护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泰安市地面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黄前水库为研究对象,沿着“文献资料整理→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调查→黄前水库水源保护效果评价→原因探讨→对策设计”的路线展开研究。通过综合调查与研究,多层次、多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了黄前水库这个供水载体流域的污染源状况,对目前水源地保护的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探讨了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有针对性地保护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黄前水库流域适宜的气候、充足的雨量、较高的森林覆盖率等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特殊的地形,保证了黄前水库的来水量,是理想的地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证了泰安市城区人民的生活用水。但流域内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旅游垃圾对黄前水库水源地保护构成严重威胁。流域内地形侵蚀构造、基岩裸露、陡坡陡崖等特殊的地形,在强降水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水库水质和水库安全都将造成负面影响。黄前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的效果评价显示,尽管黄前水库的保护制度相对健全,一、二、三级保护区规定的比较严格,但水源地保护效果并不明显,水源污染日趋严重。点源调查结果显示,泰安织丝厂和下港石英砂厂是流域内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且其排污位置距水库入口较近的两大点源,年产生废水量分别为40.0和15.0万吨,主要污染因子为COD和SS;其余11个企业虽然所排废水量没有这2个企业多,但是各企业废水量的积少成多和部分企业的排污位置距水库入口较近的现象也不容轻视。非点源调查结果显示,生活污染源及农用化学品污染源也严重影响到水源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从表面上看,黄前水库流域内畜牧业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村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流域内潜在的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水源地的保护,是造成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但造成黄前水库水源地保护难度加大的深层次原因是水源地区经济发展与水源地保护的矛盾。黄前水库水源地保护需要统筹采取多项措施,综合治理,全面监管。一是在制度上,应建立和完善水源地保护法规体系、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二是在体制上应把水源地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取消对流域内乡镇经济发展考核,增加环保考核力度;在流域外为当地政府划定工业经济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让当地政府拿出更多的精力抓水源地保护,实现权责利的统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当地群众在保护水源中获益,增加其参与保护水源的积极性。三是在管理上应健全水源保护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实施统一管理,对流域饮用水源和水环境实施统一规划、管理、协调和监督;增加投入,利用高科技提高水源监测能力。四是综合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控制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比如建设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工程,对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集中转运处理;对畜禽动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推广户用沼气池,对农户改圈、改厕、改灶;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暴雨管理。同时关停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对饭店进行规范管理,推广低毒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使用无磷洗衣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