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贝母的组织培养及外源GA3、ABA处理对甘肃贝母鳞茎休眠的促抑效应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37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种胚作为试材,接种于添加了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的培养基,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筛选出伊贝母最佳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以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作为试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出适宜甘肃贝母各个培养时期的激素组合及生长条件,为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对鳞茎进行低温及外源赤霉素和脱落酸处理,分析低温贮藏过程中鳞茎顶芽萌发状况、营养物质以及相关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究外源GA3及ABA对贝母鳞茎休眠的影响,为研究贝母鳞茎休眠机理和贝母种球解除休眠处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来共同探究贝母良种繁育的有效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伊贝母的胚培养:20℃,12 h/d的光照时间为伊贝母种胚诱导的最适条件,诱导率可达72.22%。适合伊贝母种胚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2.0 mg/L NAA,出芽率达75%。适合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mg/L NAA,增殖系数为6.15。1/2MS+0.5 mg/L NAA为生根的最佳培养基。2.甘肃贝母鳞茎的组织培养:适宜于甘肃贝母鳞片消毒的最佳消毒方式是:首先用70%乙醇浸泡30 s,然后用0.1%升汞浸泡10 min,无菌水冲洗5次,最后放冰箱过夜,第二天重复此灭菌步骤。适宜甘肃贝母鳞片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2.0 mg/L,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0℃,光照0 h/d。适宜甘肃贝母鳞片继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0℃,光照12 h/d。适宜甘肃贝母无菌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0.2 mg/L IBA,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15℃,光照0 h/d。3.外源GA3、ABA处理对甘肃贝母鳞茎休眠促抑效应的影响:在低温冷藏期间,GA3处理可以提前解除鳞茎休眠,由CK处理的40 d提前至30 d;ABA处理可以延迟贝母解除休眠的时间,由CK处理的40 d延长至50 d。CK处理、GA3处理和ABA处理分别在40 d、30 d、50 d时解除休眠。芽长/鳞茎高在0.66以上可作为判断甘肃贝母鳞茎解除休眠的标准。休眠过程中鳞茎内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在贝母鳞茎解除休眠期间,3种处理鳞茎POD和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IAA和过氧化氢含量的积累可以促进贝母打破休眠。PPO活性呈上升趋势,PAL活性呈下降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为方便基于植物瞬时表达技术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筛选,利用Gateway技术实现植物表达载体和表达文库的构建,将35S启动子和Gateway技术入门载体pDONR222的同源重组区连接
<正>中等收入阶层或中产阶层在政治上被看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上被看做是促进消费和内需的重要群体,在文化上被看做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体,这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成为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时代课题,这对中华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编辑部特邀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以"中华美学的传承
目的了解广西居民膳食模式的特点,初步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资料,选取广西6市县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
聚丙烯(PP)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也存在着力学性能差(如低温冲击性能不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改性PP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静电纺丝是借助高压静电作用进行喷射拉
当前幼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自然角已经成为每个幼儿园每个班级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但是,在开展自然角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受老师主观意识、活动形式、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制约,所
随着健康饮食文化的发展,对功能性甜味剂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的研究主要朝着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高甜度的强力甜味剂和低甜度的填充型甜味剂,并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8.0级大地震。从那一刻起,全世界的新闻资源向汶川聚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情感“网恋”也应运而生,在许多人看来,网恋既虚幻又浪漫,似乎能给生活增添不少绚丽色彩,可是,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来说,如果没有良
期刊
在成功老化、积极老化和在地养老等理念的提倡和实践过程中,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有助于为老服务的持续进步。文章回顾了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为老服务中的研究和应用,结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