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抗菌药黄藤素为目标产物,对黄藤素合成制备的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反应条件,寻找线路更短、产率更高的合成方法;以黄藤素为原料,合成一系列四氢巴马丁乙酰腙类衍生物;评价黄藤素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 方法:合成方法Ⅰ以DBA和DPA为原料,经过缩合、还原、环合三步反应得到黄藤素粗品,再经大孔树脂纯化可得纯品,产品纯度用HPLC测定;探索反应温度、时间、投料比、催化剂组成等反应条件对其产率的影响,对方法Ⅰ进行优化;方法Ⅱ以3,4-二甲氧基苯乙胺和3,4-二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过缩合、环合b环、还原、环合c环、氧化为季铵盐等五步得到目标化合物黄藤素。四氢巴马丁乙酰腙类衍生物(化合物5)的制备是以黄藤素为原料,经氢化还原、烷化得到α-四氢巴马丁基乙酸乙酯(化合物3),化合物3经水合肼肼解得到α-氢化巴马丁基乙酰肼(化合物4),再将化合物4与醛反应得到。所有产物和中间体结构均经1H-NMR和13C-NMR确认。采用二倍稀释法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对黄藤素及其衍生物抑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得到目标化合物黄藤素,通过合成工艺优化后,得到方法Ⅰ的最佳反应条件是第一步加热缩合反应,110℃下加热3小时、原料摩尔比1:1;第二步氢化还原,还原剂的投料量(相对DBA的摩尔数)5倍、回流1.5小时;第三步催化环合,催化剂各组分比例为30:1,在此条件下黄藤素最终产率为85.7%。方法Ⅱ黄藤素最终产率仅为14.2%。本文总共合成新化合物10个,其中6个为乙酰腙类化合物(5a~5f)。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黄藤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17~0.085μg/ml,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170~0.085μ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340~0.170μg/ml;衍生物5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340~0.670mg/ml;5b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34~0.67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MIC值大于0.670 mg/ml;5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MIC为0.170~0.350m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0.042~0.085mg/ml。5d、5e、5f对以上三种细菌的MIC值均大于0.67 mg/ml。 结论:方法Ⅰ反应路线短,成本低,无需加压设备,操作简便,产率远高于文献方法,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5a~5c都具有一定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5a、5b抑菌作用弱于黄藤素,5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弱于黄藤素,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黄藤素。而5d、5e、5f没有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