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并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还包括幼儿的家庭教育以及幼儿所处的社区及社会的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与幼儿教师进行互动的父辈们已经退居到了二线,频繁出现在幼儿园与幼儿教师接触的第一人,已经变成了幼儿的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针对此种现象,本研究旨在对频繁出现在幼儿园的幼儿祖辈们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行为进行研究。从观察到的幼儿园小班,祖辈家长与教师双方之间的互动行为事件入手,分析互动行为的起因、内容、过程及结果,探讨影响双方互动的因素,探索初步的建立双方有效互动的可能性。本研究所调查的对象是N市一所幼儿园的小班,研究者进行观察期间,收集到的幼儿祖辈家长与教师互动行为的事件35个。另外对班级里的3位教师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对互动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对互动行为进行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对互动行为事件的量化描述上看:在室内发生的互动行为远远地超出在户外发生的互动行为,前者为32个,后者为3个;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的主题划分为2种,分别是:告知信息、确认身份,其中告知信息为8个,确认身份为2个;祖辈开启的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划分为3种,分别是:询问信息为12个、告知状况为12个而表达情感仅为1个,由此得知祖辈家长开启的互动行为较多,是教师开启的2倍;不同的祖辈家长与教师互动的次数有着明显的不同。(2)从对互动行为事件的定性分析上看:互动行为的施动者情绪是正向的,受动者对其是接受的;互动行为发生气氛和谐且互动双方关系融洽;互动行为的深度与广度均有待加强。基于对互动行为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互动中以祖辈家长施动为主;互动内容以生活护理的事务性为主;教师回应方式就事“论”事;互动双方关系微妙。根据研究的结论,研究者对幼儿园以及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期望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增强幼儿园与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加强互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教师与祖辈家长互动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