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情绪问题产生的高危阶段,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少年,由于亲情的缺失形成了独特的内心情感情绪体验,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更为严重。本研究以农村留守少年作为目标群体,研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农村留守少年基本概况和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第二部分是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少年,并探讨其对他们焦虑抑郁情绪的介入效果。研究选取安徽省含山县仙踪中学九年级作为调查对象,首先初步了解留守少年的基本概况和他们内心情感情绪体验,留守少年(双亲都在外务工)99名,占学生总数33.67%,其中男53名,女46名。其次从九年级抽取两个自然班,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考察两个班级学生,比较留守少年和非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最后针对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现状,采用小组工作方法设计为期两个月的活动方案,共七个单元,设置介入组(1、2)和对照组(1、2),并进行前后测实验,介入组接受小组活动,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活动。采用量的分析与质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研究效果客观公正,并且采用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相结合对介入效果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少年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交流较少,亲情的缺失形成了独特的内心情感情绪体验。比如,父母在留守少年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下降,心里话和烦心事更多的选择谁也不说,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更多的选择自己解决,学习目的上更加现实,父母外出务工对自身情绪的影响偏向于消极,等等。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一般对留守少年都有一定的认知,认为他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上,情绪问题严重。量表调查显示留守少年的焦虑抑郁总粗分和标准分都偏高于非留守少年,焦虑抑郁严重程度也高于非留守少年。介入组1(留守少年)活动前后焦虑抑郁差异显著,其分值下降幅度较大,介入组2活动前后焦虑抑郁标准分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对照组(1、2)活动前后焦虑抑郁标准分相差不大。小组评估表明:小组活动七个单元的子目的和目标基本得以实现,组员在对情绪认知和处理等方面的改变评分较高,对活动的满意度也较高;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组员对情绪的认知更加清楚,行为和情绪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改善。总的来说,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对非留守少年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