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及后期水进形成上覆岩石使得不整合纵向可分为三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岩石、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半风化岩石是不整合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岩性以碳酸盐岩、砂砾岩和火山岩类为主,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储集层位。半风化岩石储层的性质与岩石类型及其所经历的成岩作用过程关系密切,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形成、发育和保存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冀中坳陷和准噶尔盆地均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造就了数个不整合间断面,且区内半风化岩石岩性丰富,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区域。多期次不同性质构造活动导致了研究区成岩环境复杂,成岩作用多样,使原岩结构、组分、构造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储集空间类型及分布方式,为半风化岩石成岩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根据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可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白云石化、去石膏化、溶蚀(特别是不整合形成时的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破裂等作用;后者以重结晶、胶结、压实、压溶、硅化和充填作用为主。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主要的建设作用,有利于增加孔隙度,提高储层质量。尤其溶蚀作用是生成半风化带岩石次生孔隙的最主要途径。溶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酸性流体溶解碳酸盐类、黏土矿物胶结物以及长石颗粒、火山岩屑颗粒等易溶组分,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晶内溶孔等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改善作用,分为风化淋滤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对储层主要的破坏作用,导致原生和次生孔隙减少,物性变差。沉积物(岩)埋藏早期压实作用对原生孔隙破坏极强,是碎屑岩储层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广泛发育,常见碳酸盐、硅质和黏土矿物等自生矿物胶结物,充填了几乎所有的原生孔隙和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岩和火山熔岩次生储集空间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