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若成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根深蒂固,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小学作为学习的启蒙阶段,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吸取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然而在当下,学习习惯的培养重权威而轻民权,重整齐划一而少灵活变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个人意愿难以自由通畅地表达。这种灌输强制性的培养模式下形成的习惯只是表面的纪律和秩序,难以达成个体生命的联结。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是新课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追求。本研究提出以构建班级共同体来培养学习习惯,旨在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认同协商,不断构建自己懂礼知孝的身份,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每个生命个体带着不同的学习轨迹、生活烙印、性格品质来到班集体,在相互介入、彼此合作中不断认同和协商,构建自己的身份。将班级共同体引入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中,主要是让学习习惯的异质因素,通过生命个体对懂礼知孝的共同愿景的信奉和追求,在礼的实践中相互支持、彼此关怀、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研究选取金华市一所有代表的小学,进行为期4个月的扎根研究。通过梳理分析,笔者将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萌发与摸索阶段:文化创生;徘徊与接续阶段:赋予权力;尝试与探索阶段:认同协商;推进与飞跃阶段:边缘中心化。研究初期,通过查阅、整理、分析相关文献,梳理小学课堂学习习惯的研究现状,把握其整体研究动态。在进入研究现场时,笔者通过访谈和观察,凝练班级文化,创生懂礼知孝的共同愿景;形成共同信念之后通过好习惯助我成长系列班会,赋予权力,让班级个体共同参与制定,将懂礼知孝的共同愿景物化成弟子规版课堂学习习惯规范;然后通过开展学习习惯的帮扶活动,建立学生的合作互惠关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认同协商,树立懂礼知孝的个人目标;研究后期,让处于班级边缘的学生进一步意义协商,构建懂礼知孝的学生个体身份,以期成为班级的核心人员,达成认同礼并愿时时践行礼的共识,建立懂礼知孝的班级生命共同体。在此过程中,时刻对班级共同体视角下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现实适切性进行检测和完善。在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培养中,班级成员相互介入,参与弟子规版学习习惯的共同事业,共享懂礼知孝的技艺库,不断进行意义协商和身份构建,形成班级共同体。在这个研究过程中,研究的阶段不是线性的发展轨迹,而是非线性的回归,班级成员通过反思性实践,参与生命的互动,在动态、生成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性地表达。研究虽有不足,却也形成了一些成效,主要是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以及积累了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素材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