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看中日空间到时间的隐喻认知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往往借用空间概念来表现无法直接感知的时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的空间和时间认知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探讨了从空间到时间的隐喻过程。人们最初是基于自己身体来对空间进行划分。一般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始于对空间的认知。时间是无法用眼睛看到也无法用手去触摸的、非常抽象的事物,因此,认知隐喻是人们认识时间的重要手段。认知隐喻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认知活动,在人们认识时间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空间概念投射到时间领域,一般通过"主体移动型"和"同时移动型"两种方式来把握时间流。《现代汉语词典》和『新明解国语辞典』两本词典的词汇量大致相当,本文从这两本词典中将中文中包含"前","后"的词汇和日语中包含「前」、「先」、「後」的词语筛选出来,根据语义和发音的不同将他们各自分类,对中文和日语的异同和各自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是通过中文和日语基于上下轴、前后轴的时间词汇数量,以及中日文前后轴基于"主体移动型"和"同时移动型"的时间词汇来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了中文和日语的异同点。人们的空间时间认知隐喻是以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为基础的,因此,它会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从空间认知和时间认知中找出它们的"普遍性"和"特定文化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言根植于身体,即使文化不同,但是人类的身体结构相同,所以人们的空间和时间认知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同样的,根植于特定文化中的空间时间认知隐喻方法也有各自的特点。中文和日语,因为文化不同,所以就有各自的惯用表达方式。本文比较了中日的建筑、惯用语、文学作品等各方面情况,将中日的空间和时间文化做了一个对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用词的不同源于认知的不同。本文基于这一点,从空间认知方面来分析了中日两国从空间到时间认知隐喻的异同,从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来寻求了两国空间时间认知差异的源头。比较分析中日两国关于从空间到时间用语的异同,无论是对日语学习者还是对日语教育、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8届全运会上男、女篮球项目比赛中获奖的各省(市)代表队的数据统计分析,以此来定位好我国篮球项目优势地域分布集合,并分析出我国篮球项目优势地域的动态变化
通过分析乡土树种的优势,阐明了乡土树种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河南省乡土树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乡土树种在园林造景中的发展前景和合理利用
中国日趋频繁地参与全球舞台上的国际事务离不开法律翻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被视为"最终的语言挑战",法律翻译作为跨学科科目,其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在法律和其他领域相
王初明(2010)首次提出协同效应的产生及强度会受到学习者当下知识状态和输入语言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他指出,从协同角度看,要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习得效应就意味着要增强学
高职焊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焊接实践能力,焊接实训是提高学生焊接技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实训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焊接实训效果是本
英语议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主题分析、语篇连贯和句法构造三方面的内容。前人主要从二语习得、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探究,大多关注议论文
本文对综采工作面冒顶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巷道布置、合理选择液压支架架型、正确使用液压支架、破碎顶板的预防与控制顶板的安全措施,对提高煤矿的安全和高产高
框架建筑空间分隔灵活且自重轻,有利于建筑抗震并节约材料而广泛地应用在建筑领域。本文旨在进行几何非线性的动态分析。
近年来,随着变频技术的发展及变频器的日趋成熟,变频钻机取代传统的SCR直流钻机已是大势所趋,我公司近五年新配套的电动钻机全部为变频钻机,其高可靠性及较高的功率因数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