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如今,多数心理学家都同意行为是由人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决定的。毋庸置疑,内部人格和外部环境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试图从“人格各因子与某一具体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对心理症状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支持“心理症状的产生是由于内部人格与外界环境的冲突”这一假设,提取大学生人格中的重要因子,同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对广州某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873人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完整并合格有效者848人,有效率为97.14%。有效样本的平均年龄为18.84±3.16岁,其中男生375人(44.22%),女生473人(55.78%)。对心理症状、生活事件以及人格因子采用相应工具分别进行调查和评估。采用SCL-90评估心理症状;采用自编的生活事件问卷调查生活事件的发生状况;人格因子的评估依据不同的理论流派采用以下工具:1、采用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评估艾森克生物类型论的神经质、内外向因子;2、采用安全感、自尊量表评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安全感和自尊因子;3、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评估罗杰斯自我理论的自我和谐因子:4、采用特质应对量表评估应对理论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因子;5、采用生活目的测验评估存在分析理论的生活意义感因子;6、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社会认知理论的自我效能感因子;7、采用内外控量表评估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外控因子。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两因素(2*3)方差分析等。结果1通过对广州某医科大学的生活事件发生状况调查,发现常见的生活事件类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评选竞选、性问题、学业压力、环境适应、家庭矛盾等几个方面。其中人际交往、性问题、学业压力、环境适应等方面发生频率较高,而评选竞选、家庭矛盾方面发生频率较低。2生活事件的发生状况对心理症状的影响2.1做性梦、自慰行为、对异性产生性的好感、看色情电影、预期的奖励或评选落空、参加竞选、竞选胜出、被选为或提拔为学生干部、气候不适应等这9项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无显著影响(P>0.05);2.2产生性幻想、竞选失利、学习负担过重、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制定学习的计划难以实施、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与同学发生纠纷-关系不和、被人误会或错怪、受人歧视或冷遇、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和讨厌的人同处一屋檐下、经常处于拥挤的环境、经常处于噪声的环境、周围环境干扰学习、与家人发生矛盾、与父母难以沟通、父母离婚、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等19项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有显著影响(P<0.05),均使得个体的心理症状加重。3人格因子与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具体情形如下:3.1内外向与预期的奖励或评选落空、参加竞选;3.2神经质与自慰行为、学习负担过重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3.3安全感与对异性产生性的好感、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受到歧视或冷遇和气候不适应;3.4自我和谐与对异性产生性的好感、与家人发生矛盾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3.5积极应对与与家人发生矛盾;3.6消极应对与被人误会或错怪、受到歧视或冷遇、气候不适应、与家人发生矛盾和与父母难以沟通;3.7生活意义感与受人歧视或冷遇、经常处于拥挤的环境;3.8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3.9内外控与与同学发生纠纷一关系不和、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气候不适应和经常处于拥挤的环境。结论1根据不同人格理论构建的人格因子与不同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存在着交互作用,支持“心理症状的产生是由于内部人格和外界环境的冲突”这一假设。2大学生生活事件主要涉及到性问题、评选竞选、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家庭矛盾等6个方面,其中性问题、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生活事件最为常见。3安全感、自我和谐、生活意义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等人格因子与大学生最常见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这些人格因子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重要目标。4我们可以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人格因子进行评估,根据它们的不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