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对中文原创网络文学的发展概况做出系统的描述,并采用了为大多数学者和作者(少君等人)赞同的界分方式,即以1991年4月5日创刊的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第4期登载的马奇的小说《奋斗与平等》为中文原创网络文学的开山之作。而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则被视为第一部在众多网民中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文中也对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作者和作品进行了分析,网络文学中不乏风格独特的作者和作品,但尚无法与传统文学抗衡。 同时,笔者也用了较多的篇幅来论述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隐忧。这并非意味着本人对网络文学的前途缺乏信心,或是以为网络文学的弱点是致命的,只是希望能通过提出问题来解决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还反驳了以下观卢,即认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或曰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是超文本(hypertext)文学。我以为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国内外已经进行的一些形式实验也不够成熟,缺乏可操作性和持久的艺术魅力。 在“引论”中,本人对网络文学的概念作出自己的界定——我认为网络文学应该是首先产生、发表、传播于网络上的,网络文学应特指原创网络文学。但并不赞同那种认为网络文学只能存在于网络的观点,网络文学作品被报刊转载或是印刷为纸读本后仍是网络作品。因为当下的网络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文字符号创作的,把它们排在屏幕或纸张上差异并不太大。 在“余论”中,本人不揣浅陋,把自己对网络精神的理解写了出来。我把这种网络文学特有的东西概括为自由和互动。网络文学在不断的发展中,产生了很多变数,但自由与互动是一直都保有的。正是这两种特质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内在精神上有了不同:传统文学(或曰主流文学)一直不能忘情于做“社会的良心”或营造“精神家园”,都不曾放弃它的反思、批判和指引功能;而网络文学则以作为一种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和沟通交流的工具确立了自身的存在价值,从而更具有民间性,更是值得我们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