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口腔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估计全球每年新发展病例27.4万例。虽然癌症治疗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20世纪60年代至今,口腔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因此,深入研究口腔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上发展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自噬可通过降解胞内蛋白质及细胞器为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及能量,有利于肿瘤细胞在低血管化的环境中生长。同时,自噬还可能通过去除受损的细胞器,保护癌细胞以对抗抗癌治疗(比如放疗、化疗),使细胞逃避凋亡,继续存活。人类肿瘤中均存在自噬活性的改变。如大肠癌、肺癌及人宫颈癌等的肿瘤细胞保持了较高的自噬活性,对肿瘤细胞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自噬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哺乳动物基因编码的Beclin1基因,也称BECN1基因是至今为止唯一发现的哺乳动物“自噬基因”,是ATG6的同系物,在自噬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抑癌基因,也是哺乳动物参与自噬的特异性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7q21上。Beclin1基因主要通过与PI3K形成复合体来调节其它的蛋白在自噬前体结构中定位,从而调节自噬活性。因此,作为调节自噬的重要因子之一,Beclin1的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噬的活性。MAP1LC3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酵母ATG8基因的同源物,定位于前自噬泡和自噬泡膜表面,参与自噬体的形成,现己作为自噬体的特异性标记蛋白。本课题目的是通过研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自噬在口腔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口腔癌组织和16例癌旁组织中Beclin1和MAP1LC3的表达。结果:(1)Beclin1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1.91%(15/47),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5%(12/16);MAP1LC3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1.28%(10/47),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2.5%(10/16)。两者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Beclin1和MAP1LC3随着口腔癌恶性程度的升高,表达率降低。Beclin1在高分化鳞癌的表达率为34.62%(9/26),在中低分化鳞癌中表达率为28.57%(6/21);MAP1LC3在高分化鳞癌的表达率为23.08%(6/26),在中低分化鳞癌中表达率为19.05%(4/21)。两者之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Beclin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09%(1/1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0%(18/36);MAP1LC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0%(0/1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织中表达率为38.89%(14/36)。两者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Beclin1在不同来源部位的组织中表达率分别是口底为37.5%(3/8)、舌部为45%(9/20)、牙龈33.33%(2/6)、唇部为38.46%(5/13);MAP1LC3在不同来源部位的组织中表达率分别是口底为25%(2/8)、舌部为30%(6/20)、牙龈33.33%(2/6)、唇部为30.77%(4/13)。两组之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Beclin1和MAP1LC3在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Beclin1和MAP1LC3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Beclin1和MAP1LC3在高分化鳞癌与中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虽然有差别,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Beclin1和MAP1LC3的自噬调控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三、Beclin1和MAP1LC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组织,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Beclin1和MAP1LC3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