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效果。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探讨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有效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筛选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08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和门诊的62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治疗方法:犊鼻穴处,用5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ml+2%利多卡因1ml+生理盐水1ml备用,屈曲患膝,使用碘伏消毒患侧犊鼻穴处,消毒三遍,将注射器针尖垂直穴位表面进针,待出现落空感后,抽吸无回血后推入药物,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后按压针孔片刻,于针孔处贴上输液贴防止污染。阳陵泉穴位注射操作同犊鼻穴处(无需屈膝,且进针后出现酸胀感,抽吸无回血即可推入药物),两穴操作间隔时间大于40min;7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隔天1次,两个疗程结束后共注射7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选取穴位为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四穴处,将艾炷插入针柄上,距患者皮肤约2-3cm,点燃艾炷施灸,并于艾灸区域之下放置硬纸片防止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次治疗时以上四穴位均行2炷艾灸,7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天一次,共行温针灸治疗14次。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OMAC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以及监测不良反应发生等指标,并通过SPSS22.0对以上指标来分析运算,以此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1.WOMAC评分比较:(1)观察组治疗后WOMAC评分中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及总分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治疗后WOMAC评分中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及总分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中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及总分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1)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2)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相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无效为4例,有效为10例,显效为15例,临床控制为2例,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无效为11例,有效为9例,显效为11例,临床控制为0例,总有效率为64.51%。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至所有病例治疗结束,观察组2例和对照组1例患者接受穴位注射治疗后出现注射部位瘙痒,持续时间为5-20分钟后瘙痒症状消失,未予相关处理,故不考虑将其剔除出本次研究,其他不良事件未发生。结论:通过对本次研究的相关评分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分析,观察温针灸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效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温针灸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疗效优于单纯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疗法。2.温针灸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关节功能、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优于单纯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3.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好,未因不良事件中止试验或剔除观察对象,故该治疗方法有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