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为了预防或减少中学生学校体育暴力事件的发生,对国内外有关青少年暴力、体育暴力、干预等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学校体育暴力进行界定和等级的划分,并对学校体育暴力的发生阶段进行划分。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筛选出体育暴力发生率较高的实验学校,运用《青少年体育暴力量表》在实验学校中进行目的性抽样,选取四个自然班,并对班中体育暴力量表得分值较高的学生以班进行分组,随机对四组进行体育暴力的认知、情绪、综合和对照干预处理,干预时间12周。对四组前测数据进行同质性检验,对四组实验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四组实验后测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综合干预组的体育暴力量表得分显著下降,其次是认知干预组,情绪干预组和对照组体育暴力量表得分下降不显著。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从学校体育、暴力和青少年体育暴力等层面进行梳理总结,将学校体育暴力界定为在学校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活动)中,个人或群体有意对他人或财物进行伤害或损坏等违反校规、校纪,造成他人身体、心理或财物上伤害或损失,影响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行为。 (2)结合法律中关于伤残等级划分标准,根据体育暴力事件造成不同程度的后果对中学生学校体育暴力进行五个等级的划分。 (3)将中学生学校体育暴力的发生分为四个阶段,即预防阶段、危机阶段、爆发阶段和恢复阶段。 (4)通过实验干预能有效降低中学生学校体育暴力倾向,其中综合干预方案对中学生学校体育暴力倾向的干预效果最明显;认知干预方案对中学生学校体育暴力倾向的干预效果次之;情绪干预方案对中学生学校体育暴力倾向的干预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