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肉瘤较少。癌症中以鳞状细胞癌居多,其次为腺性上皮癌等。在治疗方面与其它恶性肿瘤相似,单一学科的治疗效果不佳,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其中化疗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的化疗制剂通常具有细胞抑制性或细胞毒性,从而能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快速分裂以及破坏它们的分裂过程,但这些药物也会作用于正常细胞,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恶性肿瘤的治疗常常可引起口腔的其他问题,比如粘膜炎,味觉障碍,感觉神经和唾液量的变化。很多报道已经证实化疗可以引发口腔和牙齿的疾病,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前有必要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唾液量的减少导致口腔细菌的数量增加,而且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口腔清洁的困难,有利于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证实牙周病不仅累及口腔局部牙周组织而且与全身多系统疾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如牙周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及呼吸道感染等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大量报道。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复杂,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是介导炎症的主要调节因子,能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抑制金属蛋白酶等,导致结缔组织崩解,水肿形成。而防御素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一类可杀死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微生物并有抗肿瘤活性的多肽,其中人类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BD-2)是人体内主要抗菌肽之一,对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有明显的效果,口腔内HBD-2表达情况与口腔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进行牙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数的变化、龈沟液中IL-1β和HBD-2水平的干预效果以及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全面评估牙周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目的:1.评估牙周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牙周临床测量指标的影响。2.观察牙周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龈沟液中IL-1β及HBD-2的表达情况的影响。3.采用OHIP-14及UW-QOL量表评估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整个观察时间分为三个时间点:第一次:化疗前(D1为基线),第二次:化疗后一个月(D2),第三次:化疗后六个月(D3)。在D2及D3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牙周基础治疗。在三个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全口牙周检查(D2、D3时间点在牙周基础治疗一周后检测),包括全口牙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和附着水平(CAL)。2.在三个不同时间点用无菌滤纸法进行龈沟液(GCF)的采集(D2、D3时间点在牙周治疗一周后采集)。对样本中IL-1β及HBD-2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进行检测。3.患者于D1时间点及D3时间点填写OHIP-14及UW-QOL量表,评估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接受化疗患者得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1.经牙周治疗后,牙周炎的患病率在D1期为65.71%,与D2及D3期牙周炎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但所有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均有好转,与D1期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牙周治疗后,患者在不同时间点龈沟液内IL-1β(D1/D2(P<0.05),D2/D3(P<0.05))明显降低,且患者在D2期龈沟液内HBD-2水平与D1期(D1/D2(P<0.05))相比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3.我们对患者在D1和D3时间点进行生活质量评测,OHIP-14量表评测结果是:不同时间点在心理不适(47.80±11.31VS35.02±11.53,P<0.05)和生理障碍(52.73±10.92VS41.02±13.81,P<0.05)两个项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五个项目之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UW-QOL量表评测结果:不同时间点在活力项目(54.33±8.22VS74.01±10.32,P<0.05)和咀嚼项目(34.80±8.82VS45.12±7.43,P<0.05)两个项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10个项目之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牙周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PD、PLI、BOP指数和龈沟液内IL-1β的含量,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