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是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网络谣言,谣言内容以食品安全信息为主,谣言的生成和扩散以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打针西瓜”事件从2006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直至2012年再次在网络上大范围扩散,是典型的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一般情况下,像“打针西瓜”一类的网络谣言,只要有出现问题的食品、出现的问题、食用的后果就足够形成一则完整的、有可能被迅速扩散并带来一定影响的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之所以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一方面缘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网络这一高效、互动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缘于造谣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而又渴望引起大众关注。在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传谣者的角色意识缺失、信息饥渴、社会抗议、情感宣泄、安全需要、沉默的螺旋效应等各种原因相互作用导致谣言的进一步扩散。 当前,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的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不但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且会阻碍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公信力的损失也不可避免。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完全杜绝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的传播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在谣言预防阶段,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体系,新闻媒体也加大食品信息的报道力度,网民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对谣言的识别能力,从而防患于未然。在谣言治理阶段,政府部门迅速跟进及时澄清,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网民群体自觉抵制,积极辟谣。在谣言治理的后期,政府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堵住谣言传播的漏洞,新闻媒体自省自查,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网民群体则高度警惕,避免谣言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