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改革开放重要举措推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二、三产业迅猛发展,国民经济格局呈现多元化,但在巨大的工农收入差、农产品市场价格、土地使用制度、农业区位等因素触发作用下,我国耕地边际化现象出现的门槛条件已基本成熟,并率先在市场经济发育最为迅速的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随后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伴随耕地收益的下降,理性农户会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依据个体资源禀赋,重新配置自己的劳动力、资金及土地资源等,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发生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关联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可见,厘清耕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及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是合理引导农户耕地利用行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智力应对耕地边际化的关键。因此,本文遵循“宏观分析与农户微观响应”的研究思路,在诊断分析沙坪坝区耕地边际化基础上,基于不同地貌区选择多个典型样本村并采用“3S+PRA(参与式农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农户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一体化的“农户-土地”数据库为数据源,探讨在耕地边际化下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利用行为响应特征,并剖析了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度不同地貌区、不同时段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分析探讨在耕地边际化下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及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分类制定差异化农村、农业发展政策,合理引导农户耕地利用行为,提升耕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智力支持。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沙坪坝区耕地边际化分析表明,近20年,沙坪坝区耕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明显的耕地边际化现象(2001-2004年、2010-2012年);第一次边际化持续时间更长,第二次边际化程度更深。 (2)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分析表明,两次耕地边际化过程中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粗放利用明显,“非粮化”与“非农化”特征显著,农业生产系统呈萎缩态势,并在第二次边际化过程中进一步加剧。从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特征来看: ①在耕地利用方式响应上,伴随耕地边际化现象出现,农作物播种面积出现显著下降,但不同地貌区农户在种植作物选择上更倾向于经济利润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其种植结构调整幅度依次为低山区>浅丘区>中丘区; ②在耕地利用程度响应上,不同地貌区农户为应对耕地边际化均降低了复种指数,其中,中丘区下降最明显,其次为低山区,最后为浅丘区; ③在耕地利用强度响应上,不同地貌区农户均不同程度调减了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机服务与农药投入水平却呈现明显增加,表明为应对耕地边际化,农户在耕地投入上出现了“省工性”变化,但从不同地貌区农户投入下降幅度来看,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下降幅度为中丘区>低山区>浅丘区。 (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家庭特征、劳动力特征、耕作条件、市场环境、农业政策及其他等6类因素15个因子分别对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方式、程度和强度响应三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探寻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的影响因子在显著性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耕地坡度等级、承包地距主干道路距离、耕地细碎度、受其他农户影响程度及距工业园区距离等5个变量是导致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具体来看: ①在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响应的影响因子上。共同显著影响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响应的有家庭非农就业人数、非粮食作物产值比重、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农产品价格变化、技术培训等6个变量;此外,中丘区和低山区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响应还受到耕地坡度等级、承包地距主干道路距离、耕地细碎度、距工业园区距离等4个变量的显著负向影响;浅丘区还受其他农户影响程度变量的显著影响。 ②在农户耕地利用程度响应的影响因子上。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家庭总收入、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非粮食作物产值比重、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耕地细碎度等6个变量对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程度响应均具有显著影响。此外,中丘区和浅丘区还受到耕地坡度等级、承包地距主干道路距离及距工业园区距离等3个变量的显著负向影响; ③在农户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因子上。共同显著影响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强度的有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家庭总收入、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非粮食作物产值比重、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耕地细碎度、农产品价格变化等7个变量。此外,耕地坡度等级、承包地距主干道路距离及距工业园区距离等3个变量对中丘区和低山区农户耕地利用强度响应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4)不同地貌区多时段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比较分析表明,受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的影响,在两次耕地边际化过程中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出现显著下降,并在第二次边际化过程中进一步加剧。此外,由于不同地貌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响应具有明显差异,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下降幅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中丘区>低山区>浅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