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淋巴漏(Lymphorrhagia)是淋巴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危害包括大量体液丢失、创面延迟愈合、感染、皮瓣坏死、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造成淋巴漏的主要原因是淋巴管缺乏自发封闭机制,清扫术后容易导致死腔残留,死腔内容纳积液。此外,由于淋巴液中富含蛋白,因此在淋巴液的长期刺激下,死腔囊壁容易纤维化,造成创面慢性化。即使规范的外科学操作也难以彻底避免淋巴漏的发生,且目前尚缺乏一种针对淋巴漏的预防和治疗公认有效的方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临床上治疗慢性创面的重要技术,目前用于各类术后高危切口的治疗和预防。2013年,Robert Tauber首次报道了负压封闭引流在预防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并发症的应用。在Robert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中,负压封闭引流明显降低了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治疗组患者没有并发症发生。我们的研究拓展了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范围,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初发淋巴漏和慢性淋巴漏的治疗,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目的]1.明确双层负压封闭引流对皮肤及死腔的力学效应2.验证双层负压封闭引流效力3.初步检验双层负压引流对死腔组织愈合的促进作用4.检验双层负压封闭引流对术后淋巴漏的治疗及预防作用[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探讨双层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促进愈合的分子生物学作用:制作家兔背部皮瓣模型,48小时后分别取材负压封闭引流组、常规辅料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家兔皮瓣组织及血液标本,以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及皮瓣水肿情况,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测定组织中Hif-1α、VEGF、Bax、Caspase-3在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含量,分析规律。第二部分探讨双层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清扫术后淋巴漏的物理学效果:采用影像学手段,利用新鲜家猪制作皮瓣模型,皮瓣下留置细管,造影剂注射的方法模拟淋巴漏渗出:1、应用CT三维重建的方法先观察造影剂注入时双层负压封闭吸引和单纯吸引工作模式。2、预先注入造影剂10ml,在0s、10 min、20min不同时间点动态观察两种治疗模式对造影剂的清除。力学实验:制作家猪背部皮瓣模型,1、皮瓣下放置压力感受器的方法测定负压值40 mmHg、80 mmHg、125 mmH、160 mmHg、200 mmHg时皮瓣表面、0.5 cm、1.0 cm、1.5 cm、2.0 cm、2.5cm、3.0cm的压力,2、测定纱布厚度为5mm、8mm、10 mm、15mm、20 mm,-125mmHg厚度为0.5cm皮瓣下的压力。3、比较单纯吸引和双层负压封闭引流对死腔的加力效应。第三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收集淋巴漏病例共24例,10例为初发淋巴漏病例,应用双层负压封闭引流观察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14例为慢性淋巴漏病例,应用双层负压封闭引流结合B超引导下纤维包囊刮出,观察治疗效果及时间。预防组病例:收集乳腺癌术后13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1例。术后即时应用双层负压封闭引流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术后48小时双层负压封闭引流组皮瓣组织血管化较常规治疗组明显,Hif-lα、 VEGF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Bax、Caspase-3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2.双层负压封闭引流工作时能建立高效的引流通道,20min后无造影剂残留,引流效果强于单纯吸引。bNPWT装置能将皮肤表面的正压力作用传导到死腔内,压力和敷料厚度及负压值正相关,与死腔深度负相关。双层封闭负压引流的对死腔的加力效果优于单纯吸引。3.将双层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淋巴结清扫术后可对切口起保护作用,减少并发症,对早期淋巴漏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结合小切口B超引导下包囊刮出,双层负压封闭引流也能用于慢性淋巴漏的治疗。[研究结论]双层负压封闭引流通过“零死腔”的高效的引流,确实的加压及负压作用下组织缺氧,激活Hif-VEGF通路促进皮瓣愈合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双层负压封闭引流对淋巴漏的治疗和预防都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