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十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超过1.2亿的志愿者、73万志愿团体和232万志愿项目每年产生大量志愿服务数据。然而志愿服务事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却相对滞后。海量数据仅通过云中心集中存储而缺乏进一步的大数据处理、计算与分析,志愿者没有享受到大数据带来的智能与便利,大量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结论与发现亟待研究与挖掘;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源、数据量不断膨胀及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云平台架构难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超过1.2亿的志愿者、73万志愿团体和232万志愿项目每年产生大量志愿服务数据。然而志愿服务事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却相对滞后。海量数据仅通过云中心集中存储而缺乏进一步的大数据处理、计算与分析,志愿者没有享受到大数据带来的智能与便利,大量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结论与发现亟待研究与挖掘;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源、数据量不断膨胀及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云平台架构难以满足现状,实时性、网络制约、资源开销、计算负载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亟需更替成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协同的云边协同微服务架构。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应用功能业务不断复杂,种类繁多的设备需要得到适配支持,不同业务逻辑的相互调用、业务交叉情况愈发普遍,传统单一应用架构存在不灵活、不可靠、不易扩展、迭代速度慢、阻塞持续集成的问题。微服务作为新一代软件架构设计思想,旨在解决此类问题,是传统应用架构改进的趋势。志愿服务由于其自身特点,通常以行政区域划分系统权限,存在本地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天然支持且高度适合云边协同及微服务设计思想的革新。本文基于云边协同微服务架构,完成志愿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了我国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建设的进度,为边缘计算和云边协同架构的实现提供了参考案例,同时也为物联网多协议设备接入通用架构的探索提供了可行性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一、志愿大数据算法与服务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TF-IDF和标签幂集策略决策树模型的志愿标签智能补全算法。通过创建自定义语料库、停用词列表,使用jieba分词和TF-IDF算法提取相关短文本关键词作为特征向量,将标签补全问题转化成中文文本多标签分类问题,利用标签幂集策略决策树模型完成文本分类,多标签分类准确率达88.92%,比传统二元关联策略高斯贝叶斯分类算法高67.11%。利用补全后的志愿服务标签,筛选并结合其他字段进行数据向量化,描述用户画像,实现了基于重载运算符的混合加权志愿服务推荐算法。该算法中,基于重载运算符的方法,重新定义了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相似度的计算,具有更友好的解释性,将在线推荐的时间复杂度由O(N+M)降至O(1)(总项目数N,总团体数M)。算法加权结合用户标签、时间戳、所属地区等字段和历史记录,推荐志愿团体和项目的准确率达到18.51%/27.50%,比只考虑历史记录的传统算法在准确率上也有了 16.44%/24.93%的提高。二、云边协同微服务架构研究。本文基于Docker及EdgeX框架等关键技术,提出并搭建云边协同微服务架构,为传统大数据环境应用提供兼容多协议设备的通用架构,取代传统云平台和单一应用架构,具有高可靠、松耦合、迭代速度快、跨平台兼容性好等优点,并提供了多个通用功能模块。其中泛化设备接入与处理模块为MQTT、SNMP、HTTP、ModBus等不同协议设备提供通用支持;云边节点自我感知模块用多叉树结构抽象云边结构,使云边节点能动态自我感知,体现了相较于传统单层或双层云边协同架构,拓展便捷性上的优势;资源监控与服务动态升降级模块为节点提供自我监控、动态调节的能力;负载均衡模块利用Docker Swarm容器集群分摊网络请求,使请求平均耗时减少59.49%以上。三、云边协同微服务架构下志愿服务平台实现。本文基于提出的云边协同微服务架构,搭建了新一代志愿服务平台。本平台将全国的志愿服务系统划分为全国、行政区域、边缘设备的多层云边结构,融入本文提出的志愿标签智能补全算法、加权多标签推荐算法和数据可视化,进一步赋能志愿服务平台,分层次为志愿者、组织者和决策者提供智能服务。最后,本文将云边协同微服务架构下志愿服务平台与传统平台进行了对比。
其他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准备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从确定评估单位到完成安全评估,多项工作必须如期完成,诸多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文章全面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准备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后续相关单位开展运营前安全评估准备工作提供参考.
结合西安地铁新线运营筹备工作实际,对地铁新线运营筹备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并重点以西安地铁5号、6号线为例进行研究,对新线运营筹备中各个环节的特点、亮点、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新建线路的运营筹备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为有效把控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开通的风险,在《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国家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等一系列评估文件.相关文件的发布逐步明确一条贯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初期运营、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安全评估脉络,对城市轨道交通各阶段风险的控制产生积极作用.文章将结合各项条款内容及交通行业内部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简要说明.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管理日益重要.文章以南宁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配套道路工程及南宁市良玉大道(平乐大道—东风路)缆线管廊工程施工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产生影响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该市政工程在不同施工阶段引起南宁市轨道交通2号、3号线平良立交站部分附属结构变形以及产生的内力影响并进行分析,提出在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市政施工的安全保护措施.
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是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在开通初期运营前的一道安全关口,对新线初期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郑州地铁14号线一期工程为国内首次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的线路,文章通过对该线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前期准备、评估过程、评估结论等进行分析,总结新标准实施下的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的重难点、典型问题及工作经验,以期为实现新线从“试运行”至“初期运营”顺利过渡提供参考.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双重预防是指构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2道防火墙,第1道防火墙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全面辨识风险、分级分层次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2道防火墙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通过排查风险管控措施弱化、失效、缺失等环节发现隐患,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然而在实际生产现场中,安全隐患、违章行为等屡屡重复发生,给公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钧缓冲装置出现的缓冲失效问题,分析故障发生原因,评估故障对车辆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比车钩实际承受的最大拉力和失效后车钧缓冲装置内部承力的螺纹连接机构可承受的最小抗拉强度,得出车钩缓冲失效不会造成拉断事故发生的结论.同时,通过试验及理论计算,确定极限工况下车钩缓冲装置的最大工作行程,对应制定车钩缓冲装置失效检修标准,可在不分解车钩的情况下用最小成本筛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车钩缓冲装置.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快速发展,针对基础设施的综合检测需求也日益增大.与传统小型、单专业的检测设备相比,综合检测车可在等速工况下实现各关键系统的全面、高效检测.文章通过分析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综合巡检车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车的发展现状,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车的功能定位、应用效果、应用难点及对策等进行分析,为综合检测车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实现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大规模网络化运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基础上,关注运营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度.为此,文章基于乘客满意度相关理论,对影响乘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适当的评价模型;然后依托北京地铁开展的一次乘客满意度调查,利用构建的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和选取的评价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挖掘亟需改进的服务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服务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建设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其未来发展的5个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