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语言、传统与意识形态几个方面阐释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关系,由此凸现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的价值与意义.如果说伽达默尔把诠释学由一种单纯的理论与诠释的技艺和方法转变为一种本体论哲学,实现了诠释学的第一次转变,那么在哈贝马斯这里,诠释学将完成第二次的角色转换:诠释学将被赋予一种新的使命--成为一种通过批判以实现解放的工具.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理论的学术背景.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是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理论产生的沃土.极为尊崇传统、重视权威的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着重于有限个人对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因此极为强调对话参与、视域融合的问答逻辑,期望借此维系意义理解的连续性,并彰显历史的主动性.伽达默尔通过对理解的历史性和理解的语言性的论述,阐明了哲学诠释学的基本旨趣,并由此确立了他哲学诠释学体系在诠释学领域的权威引导地位.无可否认的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确实对哈贝马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哈贝马斯决不会满足于对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的简单吸纳,虽然他肯定了哲学诠释学可以成为批判实证主义的工具,但同时也指出,只有将其提升到社会性反思与批判的更高层次上,才能促成诠释学担负起解放与进步的积极使命.为此,必须对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进行反思与改造,使诠释学走向意识形态批判.哈贝马斯的批判诠释学应运而生.诠释学为什么要进行意识形态批判以及如何进行批判.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的关键与核心.哈贝马斯以语言为切入点,分析了语言演变为意识形态从而扭曲人们交往的过程,正是在这里触及到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局限性,借助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局限性的矫正,,哈贝马斯建立了批判诠释学理论,实现了哲学诠释学向意识形态批判的转变,并且发展出与一般诠释学相对立的普遍语用学和交往行为理论以最终将诠释学嫁接于他的整个理论框架中.这正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所阐释的内容.文章的第三个部分从利科尔的视域出发,对哈贝马斯的批判诠释学理论进行了反思,阐释了其理论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指出了欠缺之处.并最终表明,诠释学在利科尔这里走向一个综合、辩证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