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发生的地震,虽然人员伤亡很少,但是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十分巨大,使研究人员意识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单纯的保证生命安全,已不是一种完善的抗震设计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日学者提出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思想,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使所设计的工程结构在使用期间满足各种预定的性能目标要求。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中,有两种实用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即: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和增量动力弹塑性(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简称IDA)分析法。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法在国内外研究较多,而增量动力弹塑性IDA分析法则是近些年来国内逐渐引起重视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重点介绍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法,所完成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本文阐述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步骤,讨论了不同的侧向加载模式以及目标位移的确定。并分别对两个不同层数的框架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基于性能抗震评估的目标之一就是计算出地震需求超越结构的极限状态或能力的年平均超越概率,而此目标即可通过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法计算结果求出。本文详细阐述了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参数选择和曲线统计方法,极限状态的定义以及其年平均超越概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对一25层框筒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具体实施了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并求出结构各个极限状态的界限值。本文阐述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地震易损性的计算步骤,讨论了具体计算过程中的积分和曲线拟和问题,并将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法运用于地震易损性分析求出各极限状态的界限值,将其计算结果与地震灾害曲线结合,求出各极限状态的年平均超越概率,从而对结构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作出了评估。IDA分析是很耗费资源的,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有效而快速的得出结构IDA曲线的软件SPO2IDA,如果已经得出了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曲线,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及参数输入,就可以得到具有统计意义的IDA曲线,对结构的地震需求和抗震能力做出评估,本文通过两栋框架结构具体示范了曲线的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