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体现在会话参与者因为立场,观点,态度等不同,从而导致通过争执,争吵,辩论等方式来反驳对方或者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言行或观点。冲突语分为假冲突语和真冲突语,而后者是本文研究与探讨的主要对象。本文采用Sacks的会话分析理论和Brown and Levinson的礼貌理论来解读并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冲突话语。本文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所选取的64例冲突话语,旨在得出冲突的表现形式;并重点探讨冲突话语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会话参与者使用了哪些策略来避免或者解决冲突。本文根据冲突性话语的性质以及冲突话语的存续过程,将该剧中的冲突性话语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激化阶段和结束阶段。在冲突的起始阶段,主要通过话轮分析以及选择等级来分析冲突话语是如何产生的,并根据冲突产生的不同方式,将该剧中的冲突话语分为五类,即:请求型,建议型,讽刺型,指责型,以及沉默型,并发现请求与指责这两种模式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冲突的激化阶段,根据参与者反驳对方时言语的特点,可将该阶段归类为否定模式,反问,重复以及打断和重叠四种模式,其中否定模式被最频繁的使用,因为它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表明立场反对别人的方式。冲突的终止模式可分为以下五种,它们分别是妥协,让步,一方退出,第三方介入和客观环境终止。在这几种模式中,客观环境中止和第三方介入是客观的因素并非会话参与者主动选择的策略,剩下的三种模式体现了参与者主动想要结束冲突的意愿,但是只有妥协才能有效地解决冲突,其它几种模式都只是暂时地让冲突结束。通过分析冲突性话语,本文发现说话者在交往过程中都会尽可能的避免威胁面子行为,并且主动地使用一些礼貌策略来减少威胁面子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该剧中,当说话者意见不一或发生冲突时,他们使用的积极礼貌策略有达成共识,避免不一致、给出原因等;消极礼貌策略有问题策略、顺从、道歉等,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参与者会故意引起冲突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比如讽刺。当冲突进一步激化后,说话双方不再采用礼貌策略来减少对对方面子的损害,而是直接的进行损害对方面子行为。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一些策略的使用可以加强语气并且加剧冲突,例如反问。换句话说,礼貌策略的使用不仅没有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反而导致了冲突的激化。通过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分析,本文将会话分析与礼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为读者更好的呈现汉语语境下冲突性话语的结构特征,以及为读者提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