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世界有60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当前世界茶叶市场有三大特点:产品供过于求、成本上升、卖价下跌。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且交易价格普遍走低的茶叶市场,我国的茶叶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竞争力呢?因此有必要分析影响我国茶叶产品竞争力的因素,从而找到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对我国茶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分析,从生产层面以及产品质量方面提升茶叶的国际竞争力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在分析我国茶叶产品的国际竞争现状时,本文主要利用联合国数据库(Comtrade,UN Statistical Database)1992-2002年的相关数据,选取不同包装的红茶和绿茶,对茶叶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发现近年来茶叶出口均价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结合同时期的茶叶生产情况,产量总体上是逐年攀升。由于相对于其他产品,茶叶的消费在大多国家受饮食习惯和传统风俗的影响比较大,其消费量不会波动太大,可以说,茶叶产量的持续增长是茶叶价格的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茶叶的两大类别来看,历年来红茶出口占了世界所有茶叶出口的极大份额,而绿茶出口在世界茶叶出口中的份额是很小的,但是绿茶出口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茶叶出口主要以绿茶为主,红茶出口逐渐减少。通过计算我国四类茶叶产品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发现绿茶具有明显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散装红茶的RCA指数在1996年保持上升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但也是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而从1997年以来零售包装红茶的显示性比较优势转变为劣势;而且从1998年以来,各个茶叶品种的指数都有下降。 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通过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实际质量和市场占有份额综合体现出来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在其中起了最直接、最关键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票赋无疑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之一,于是本文试图通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这一指标对我国茶叶(以绿毛茶为例)生产比较优势的测定和地区差异的分析,判断哪些地区具有生产茶叶的比较优势,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地区分布提供理论和依据.此后文章介绍了我国茶叶的质量状况,分析近年来茶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以及质量状况对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完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的原则和目标. 研究表明:为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要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加强研究,选定和围绕目标市场;应当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调整茶叶的生产结构,让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适量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而缩小不具有优势的地区的生产;采取积极措施,冲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依靠科技,提高茶叶质量和降低成本;有效利用W TO的“绿箱政策”,加大对茶业科技的投入,支持茶业.
其他文献
管理创新是现代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西方管理学大师们在研究管理学时也强调管理上的创新
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性教育问题的提出源于以下几点: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成来未来社会的主流需求,师范教育如不改革,将在源头上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
本文通过文献比较研究的方式进行国内中学物理实验、科学探究内容和国际中学物理科学探究内容的定性和定量的比较,从而对中学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形式和内容做出一些对比性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们要集约利用土地,越来越多部门意识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集约
几何学家探索的领域是空间,而空间也是艺术家深感兴趣的东西。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几何都极大地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学上的几何观念与艺术发展的关系非常明显,早先有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互相竞争的历史已经结束
本论文在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运用比较的方法,深入透彻地研究了曾经对世界各国都有重要影响的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ictor Lowenfeld)和艾斯纳(Elliot Eisner)的美术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以全球视野寻求最佳的投资区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生产平均分布在全球各地,相反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表现出集群的特征,因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5)和对照组(n
回顾了物联网发展的历史,分析了高职院校建设物联网专业的必要性,并从专业发展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就业市场开拓五个方面论述了物联网专业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