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产业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产业,在能源、食品、医药、环保等多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相关高端人才是促进生物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核心要素。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抑制生物产业发展的一个明显因素。为了解决相关人才的培养问题,故研究此课题。本文在一个全新的视角——生物产业人才培养联盟,来分析如何行之有效的培养出生物产业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本文采用多种复合性的分析方法,同时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深度查阅文献资料,依据原有模型进行全新的模型构建,来对中国生物产业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探讨生物产业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分类、特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然后分析生物产业管理人才的成长,研究生物产业及其竞争力的“间接载体”---生物产业集群。生物产业集群对人才的成长可以产生五大效应——网络效应、文化效应、知识效应、合作效应和激励效应。从生源选择、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科研、实务、联盟的形成以及竞争力等方面来研究人才培养联盟的建设。最后建立新的D-S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而D-S模型的创新点在于形象更加立体,分析更加全面,与课题的贴合度更高,内容更加完善。随后分析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在生物产业集群和联盟的建立,比较总结出一些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健全的网络体系、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政府及第三方的保障工作。紧接着分析中国内部各大生物群的人才培养问题。以北京、台湾、杭州等有代表性的生物产业基地为对象,同时对中国的生物产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SWOT分析。由于各国或地区社会制度、管理制度、技术创新水平、发展战略、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各培养阶段的不同,因此在培养模式、培养手段、管理和运行体制的选择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培养措施要加强强调——复合型的课程设计体系;“官、产、学、研”的复合式师资力量;生物课题和项目的搭建;生物企业或科技园现场实践;服务机构支撑等。最后以北京和武汉为例进行模型的量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