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作为理论基石,把企业的绩效评价理念应用到高等教育系统的绩效评价中,提出了高等教育系统绩效评价的“三个层次”模式,并对该模式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作了尝试。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及高校教育管理的类企业行为说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主要的理论支持。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企业绩效评价及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系统绩效评价问题和研究视角——基于系统、资源的视角。随后,对所研究的高等教育作了界定,并简要概述了高等教育的属性及功能、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系统的特征。在绩效及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本文所指的高等教育绩效的内涵——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为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而开展的活动的业绩、效率和效果,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产出、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并进一步探讨了高等教育绩效的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目的和评价的必要性。在前述基础上,以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目标为指导,提出了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即依据高等教育绩效内涵中业绩、效率、效果所体现的高等教育系统的不同层次,把高等教育绩效分为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内部绩效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得到体现,并进一步细分为内部产出绩效(只考虑产出)和内部运行绩效(同时考虑投入与产出,尤其是资源的利用效率)两个层次;外部绩效则把高等教育系统置身于经济社会系统中,从高等教育系统对经济社会环境的适应(即是否满足经济社会系统对它的需求)的角度来体现,本文称之为外部适应绩效。相应地,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内部产出绩效评价、内部运行绩效评价及外部适应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数据包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为主要评价方法,分别构建了高等教育内部、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其中,对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产出绩效评价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而内部运行绩效及外部适应绩效评价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经典的C2R模型。在内部运行绩效评价中,为更深入地了解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分别从总体、分类(人力、物力和财力)角度作了评价。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2005年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绩效进行了分层次评价与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东部地区普遍好于西部地区;而从对经济社会环境的适应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都是超前的。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