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组装纳米颗粒的构建、特性及应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功能性食品在预防慢性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针对这一趋势,学者们提出了诸多策略来开发具有不同健康功效的食品,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在食品中添加有益于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然而,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存在水溶性低、稳定性差、生物效价低等缺点,这些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功能性食品配料中的应用,采用食品胶体递送技术是突破此类生物活性物质应用瓶颈的有效策略之一。新兴的蛋白质组装技术为开发高效的活性分子输送载体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途径。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递送载体具有其他运载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更高的负载能力和更优的胶体稳定性。本研究从大豆蛋白质的组装原理出发,充分探讨了大豆7S球蛋白的组装过程及其组装颗粒作为姜黄素输送载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采用尿素诱导大豆7S蛋白解离和重组的策略,制备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组装纳米粒子,用于对姜黄素的高效包封。研究发现,尿素浓度([U])会影响大豆7S亚基的解离程度,当[U]大于4 M时,大豆7S蛋白结构逐渐解离成单独的亚基单位(α,α′,β),当[U]足够大时(﹥6M),解离的亚基又会进一步展开。透析去除尿素后,解离的亚基发生重组,形成一种“核-壳”型组装颗粒。组装颗粒的核心以疏水性更强的β-亚基聚集体为主,而壳层主要由α以及α′亚基组成。若在体系中引入姜黄素,姜黄素分子则可优先与变性的β-亚基相互作用,并在重组时共同聚集在组装颗粒的内核中。最优条件下,纳米组装颗粒荷载姜黄素含量可高达18 g每100 g蛋白质。此外,利用乙醇同样可以诱导大豆7S形成重组颗粒,再次验证了通过蛋白质解离、重组手段构建活性分子输送载体的可行性。进一步通过调整初始乙醇浓度([E]),可以精确地调节这些重组颗粒的大小和形态。在[E]=40%条件下,重组大豆7S颗粒对姜黄素的荷载能力最高,达到13.7 g每100 g蛋白质。其次,利用天然交联剂京尼平对上述组装颗粒进行共价交联,增强了蛋白基纳米颗粒在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通过茚三酮法、氨基酸分析法表征交联反应,确定了纳米颗粒的最佳交联条件。之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下,交联颗粒的形貌、粒径、表面电荷以及在转运过程中的蛋白质水解、姜黄素释放曲线情况,结果表明京尼平交联可显著抑制组装颗粒在模拟胃液中的结构崩解和药物泄露,并且负载姜黄素的交联颗粒在胃肠道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调控的释放行为,显著增强了模拟消化液中姜黄素抑制Hep G2细胞增殖的能力。接着,以壳聚糖、葡聚糖、大豆可溶性多糖为模型多糖,结合蛋白质组装策略,提出了一种多糖-蛋白质“壳-核”型共组装颗粒的制备方法,并考察了该共组装颗粒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消化释放行为。结果发现,共组装颗粒的多糖外壳可有效保护大豆7S内核而不被胃蛋白酶水解,显著增强了组装颗粒在模拟胃肠消化液中的稳定性。此外,通过改变多糖种类、p H值、复合比例(MR)、固形物含量(SD)及初始姜黄素浓度([Cur])等参数可以进一步对共组装颗粒的表面性质、包封效率、胶体稳定性及消化释放行为进行精准调控。最后,结合体外和体内模型进一步评价上述多糖-蛋白质共组装颗粒作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的潜力。为确保共组装颗粒不会在上消化道中崩解,利用京尼平对组装颗粒进行结构化修饰。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考察了共组装颗粒在胃、小肠和结肠环境中释放姜黄素的规律,并采用TEM监测了共组装颗粒在体外消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体外模拟胃和小肠阶段,组装颗粒的“核-壳”结构不会遭到破坏,且姜黄素的释放率小于10%。在模拟结肠阶段,组装颗粒结构被破坏,姜黄素的释放量在8h达到峰值。之后,分别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对组装颗粒的体外和体内抗炎效果进行验证。与对照组相比,载有姜黄素的组装颗粒对于各项炎症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综上所述,利用蛋白质变性剂(如尿素、乙醇)诱导大豆蛋白质解离、重组策略构建的纳米输送载体,可以显著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胶体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该策略为开发高效活性物质蛋白基纳米输送载体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必然选择。由于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较多、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复杂、思维缜密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思路模糊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思维可视化、知识深入化,切实有效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方法:建构整体知识结构,置学生于学习主体;提
职业教育是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供给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传承工匠精神的重任。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教业融合和营造技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从机制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多元化办学机制,打造中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校内外协同的社会服务机制,为助力技能型社
通过对SDN技术在广域网中的应用述评,分析基于SDN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借助Overlay-VXLAN、SDN服务链以及流量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实现网络方案的落地,并探讨其网络调优、网络虚拟化、配置灵活等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选取400只体质健康的45周龄海赛克斯褐蛋鸡,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只。试验日粮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乳能(20%胆汁酸)100、200、300mg/kg。以试验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作为血液生化检测指标,以产蛋率、总蛋重、平均蛋重、料蛋比作为生产性能指标,研究胆汁酸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脂类代谢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以发动机尾喷管为代表的高温部件的吸波性能一直是影响飞行器全向隐身的关键问题。其中,高温电性吸波涂层为了实现优异的衰减性能,其设计厚度往往较大。与之相比,高温磁性吸波涂层可在较低厚度的条件下实现宽频吸收,是高温隐身的理想技术手段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磁性吸波剂的介电常数一般大于其磁导率。因此,为实现大气界面的阻抗匹配,减少电磁波反射,高温磁性吸波涂层基体材料(粘结
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组分。然而,全球范围内高盐(钠)摄入是导致人类疾病和死亡最重要的膳食风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保持食品感官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加工食品中的盐含量是一个重大挑战。本论文以阿拉伯胶(Gum arabic,GA)、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ater-extractable arabinoxylans,WEAX)以及柑橘纤维(Citrus fiber,CF)等食品胶为研究对象
近几年,随着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快速发展,有机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快速提升;但是,目前器件中的阴极修饰基本上仍然使用以前针对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发展的传统阴极修饰材料,没有针对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特点进行相应阴极修饰材料与器件界面工程的系统研究。在有机太阳电池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器件的加工工艺和稳定性是有机光伏进一步商业化应用的重大挑战,其中传统界面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能较低也不利于器件的整体
得益于新材料的不断开发以及工艺的改进,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两大研究方向在近年来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小面积有机单节器件效率已经突破了18%,钙钛矿单节器件更是达到了25%以上。采用叠层结构可以弥补单节器件光响应范围不足并进一步提升器件效率。基于此,本文从材料的选择与工艺优化两方面来对叠层和集成结构进行优化,制备了高效的钙钛矿/有机叠层和集成器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第一部分工作中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视频已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并呈爆炸式增长。面对海量视频,如何自动、准确和高效地分析和理解视频中人类的动作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基于视频的时序动作定位与识别,旨在自动定位视频中动作片段的起止时间并识别动作类别,以排除背景对准确理解视频内容的干扰,为视频监控分析、视频检索、视频问答等下游任务提供支撑。然而,视频数据量大、维度高、内容复杂,基于视频的时序动作定
背景及目的: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碳纳米材料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材料,在肿瘤的诊断、治疗之上多有应用。得益于其合成材料的易得、价格低廉以及生物体内特异性的聚集性,碳纳米材料的一种——碳纳米球可作为药物、核酸载体,开发靶向的药物应用于临床诊治,在肿瘤中的研究中逐渐得到重视。尽管作为药物治疗辅助材料的碳纳米球多有开发,然而其本身会对生物造成何种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前列腺癌常年位居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