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张,由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取收益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土地财政”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城市也不可能无限度的扩张,如此下去,城市经济的长久发展必将受到阻碍,土地财政不能长久持续。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土地财政转型,让地方财政逐渐脱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的同时另辟蹊径,为地方财政寻求新的、有力的收入来源是我们现阶段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物业税这一新税种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如何具体实施物业税的征收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本文以沈阳市为例,从土地财政在沈阳市的形成、发展和目前的情况展开研究,得出沈阳市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并提出针对沈阳市的土地财政转型的方案建议。本文首先探讨了城市土地财政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财税体制一直在发生变化,尤其是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财政收入不能有力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土地财政”便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行为方式。与此同时,我国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提升了地方GDP在官员政绩和晋升中的重要性,也使地方官员产生了通过“以卖地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来快速提升政绩的动力。然后,本文对沈阳市目前土地财政的具体情况进行描述。运用因素分析法得出沈阳市近两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猛增的原因主要在于土地出让面积的增加,并列出近些年沈阳市土地出让的具体方式和地块数量,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与土地有关的税收从2002年至今10倍的增长。我们通过SPSS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2008年以前沈阳市的财政收入没有对土地出让收入形成依赖,较强的依赖是2008年以后逐渐形成的,并对这个依赖程度进行了定量的计算,随后对地方财政收入与土地财政收入做线性回归,得出土地类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共同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产生影响的事实。之后我们分析了土地财政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认为土地财政弊大于利,无论是从土地资源消耗还是失地农民保障,还是推高房价和增加土地抵押贷款风险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弊端。因此土地财政转型是必要的,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依靠产业而不是卖地,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土地财政转型要做好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是寻求地方财政其他收入来源,这个来源必须稳定可靠并且能够填充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二是对现有土地进行整合利用,节约土地资源。本文针对沈阳市的具体情况进行物业税开征模拟,证明物业税可以作为新税种支撑地方财政收入,同时对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