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发展的“土地财政”依赖与转型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eanstarsea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张,由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取收益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土地财政”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城市也不可能无限度的扩张,如此下去,城市经济的长久发展必将受到阻碍,土地财政不能长久持续。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土地财政转型,让地方财政逐渐脱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的同时另辟蹊径,为地方财政寻求新的、有力的收入来源是我们现阶段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物业税这一新税种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如何具体实施物业税的征收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本文以沈阳市为例,从土地财政在沈阳市的形成、发展和目前的情况展开研究,得出沈阳市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并提出针对沈阳市的土地财政转型的方案建议。本文首先探讨了城市土地财政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财税体制一直在发生变化,尤其是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财政收入不能有力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土地财政”便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行为方式。与此同时,我国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提升了地方GDP在官员政绩和晋升中的重要性,也使地方官员产生了通过“以卖地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来快速提升政绩的动力。然后,本文对沈阳市目前土地财政的具体情况进行描述。运用因素分析法得出沈阳市近两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猛增的原因主要在于土地出让面积的增加,并列出近些年沈阳市土地出让的具体方式和地块数量,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与土地有关的税收从2002年至今10倍的增长。我们通过SPSS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2008年以前沈阳市的财政收入没有对土地出让收入形成依赖,较强的依赖是2008年以后逐渐形成的,并对这个依赖程度进行了定量的计算,随后对地方财政收入与土地财政收入做线性回归,得出土地类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共同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产生影响的事实。之后我们分析了土地财政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认为土地财政弊大于利,无论是从土地资源消耗还是失地农民保障,还是推高房价和增加土地抵押贷款风险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弊端。因此土地财政转型是必要的,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依靠产业而不是卖地,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土地财政转型要做好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是寻求地方财政其他收入来源,这个来源必须稳定可靠并且能够填充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二是对现有土地进行整合利用,节约土地资源。本文针对沈阳市的具体情况进行物业税开征模拟,证明物业税可以作为新税种支撑地方财政收入,同时对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系统(LPR)是实现交通智能化管理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以计算机视觉为基础、并综合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以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车牌识
伴随着人口剧增和工业高速发展,大气质量恶化、水资源匮乏和污染、森林草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土壤沙化、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而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也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不管是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学术界都备受争议。本文从历经该制度实践过程的法律职业者的实证视角,适应现实需要出发,通过数据统计、案
<正>一、苹果炭疽病的症状1、初期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小圆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表面下陷,果肉腐烂呈漏斗形,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2、当病斑扩大至直径1~2厘米
截止2017年,中国接入互联网已有20余年,互联网行业已经不断地渗入到各大行业及领域,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论文参考了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经过
为分析O型和Y型密封圈在预压缩过程中密封性能变化情况,运用ANSYS分析软件,对国家标准中常用的O型和Y型密封圈在不同初始压缩率、不同工作载荷条件下,进行接触压力、变形、等
在分析竹材弧形原态重组材料生产工艺和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竹材弧形原态重组材料中试生产线,并进行了运行试生产。本文介绍了弹力夹紧式去内节破竹机、竹材定型弧铣机及竹材
桥式起重机作为一种物料搬运的设备,其起升机构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物料在高空运输的前提,同时对地面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和继电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影响程度不断加大。虽然环境风险评价已经逐步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得到应用,但鉴于风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评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