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四病之一,它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治疗多采用微生态制剂,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报道较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课题通过应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该手法的疗效和机理,以便临床应用。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1.文献综述:小儿腹泻病的研究概况分别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进行阐述。2.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包括清补脾经、清补大肠经、揉板门、运内八卦、退六腑、摩腹、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对照组以苍苓止泻口服液为主,并辅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3天。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55%,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呕吐、精神、发热、口渴、饮食小便、肛门红等症状和体征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精神、发热、口渴、饮食、小便、肛门红等症状和体征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改善大便次数、腹痛、呕吐等症状方面,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大便性状、精神、发热、口渴、小便、饮食、肛门红等症状和体征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外周血白细胞及便常规结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临床疗效显著,可以较好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患儿的腹泻、腹痛、呕吐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