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童决策偏差及其修正的实证研究始于Schweitzer和Cachon(2000),作者在实验中观察到受试者系统性的偏离最优订购量,在低利润品中订购太多,高利润品中订购太少。作者认为这种太低或太高可以由事后库存误差以及锚定不完全调整来解释,同时通过实验拒绝了前景理论。此后报童决策偏差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主要从锚定不完全调整、需求追逐、后悔厌恶、最小事后库存误差、损失规避、风险规避这几个行为因素的角度进行探索。然而从前景理论效用与价值函数来看,前景理论可以说是锚定参考点不完全调整、损失规避、风险态度等行为理论的扩展,对报童决策偏差应该更具有解释力,而其关键在于参考点。在纯收益的低利润产品中受试者可能并非如Schweitzer和Cachon(2000)所分析的是零利润为参考点,而是另一个值,导致其编码为损失,因而表现出风险寻求的偏好。因此,针对Schweitzer和Cachon(2000)的“否定”,本研究以第三代前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生存点、现状和目标激励这三种类型的零利润、平均利润、订购量为平均需求时的每期利润、前期利润以及最大期望利润五个参考点的前景理论订货模型,并通过实验引出获得时的风险规避系数值α+,损失时的风险寻求系数值α-,损失规避系数值λ三个参数值。将这些参数值代入第三代前景理论模型中,通过模拟订货实验考察了在不同的参考点强化条件下受试者面对既有可能获得又有可能为损失的低利润品A、高利润品C和确定性收益的低利润品B这三种产品,其订货决策究竟受何种参考点的影响,是否符合第三代前景理论的预期。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代前景理论能够解释报童决策中的大部分决策偏差,无论是高利润品还是低利润品下受试者的订购量均表现为最大期望利润和平均利润两个参考点对受试者的共同影响最为显著,而其它参考点的影响均相当的低微。其中期望利润对受试者的订购量进行反向的调节,而平均利润对订购量起正向的调节,支持前景理论对于决策者风险态度的四分区域。低利润品在强化参考点的情况下的这两个参考点对订购量的影响比对照组更显著,而高利润品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