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艺术思潮”的研究方法和结构体例,对晚清碑学兴起的学术背景、逻辑起点和分期、理论观念、主要书法流派、代表书家以及碑学思潮的意义,进行了概括性的爬梳和阐释。力求对复杂多变、波澜壮阔的晚清碑学思潮,呈现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并通过晚清碑学思潮的研究,揭示晚清碑学思潮对现代书法艺术观念的启导意义。尽管碑学思潮兴起有着复杂的综合性社会因素,比如时代更迭的社会环境,学术风气的转变与现代思想的启蒙,金石碑版文字资料的不断发掘和新发现,等等这一切,对晚清碑学思潮的兴起和推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碑学兴起最直接的因素,还是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因此本文在论述碑学思潮兴起的学术背景时,重点放在帖学危机这一艺术因素方面。对金石学的推动、清初学术思想的转变等因素,只是作为碑学思潮的学术背景作简单的介绍。从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南帖北碑论》开始,到包世臣、康有为完成碑学理论的系统构建,再到碑学书法创作播为风气,晚清碑学思潮不仅涉及书法史观、书法理论的重新构建,而且带来清末民初书法创作从技法到观念的巨大转变。梁启超先生将晚明至清末三百年的学术史,概括为“以复古求解放”的历史。晚清碑学思潮也具有同样的学术特征,在“尊碑抑帖”的复古倾向的表征背后,其本质的学术诉求是师古变法,师古求新,是对新的书法艺术规范的现代探寻。作为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除了艺术形式本身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传播道统思想的文化功能和传递文字信息的功用性质。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必然要从体系内部来完成。书法史上的历次创变,都是以追踪溯源的“复古”方式来展开。从这样一种意义上说,晚清碑学思潮“尊碑抑帖”的复古倾向,既与“以复古求解放”的清代学术背景有关,也反映了书法艺术独特的发展演进规律。尽管随着清朝帝制灭亡和照相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晚清碑学继续发展的前提已经消解,但其作为探寻书法新的书法规范的艺术革新意义并没有随之终结。本文从书法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重点阐释了碑学作为一种“观念结构”的形成及其核心观点,并指出,作为一种探寻新的书法规范的艺术思潮,晚清碑学对当代书法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