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蒲公英的抗炎作用及其主要抗炎成分,本论文对蒲公英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和抗炎成分筛选,通过检测乳腺炎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含量变化以及乳腺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探讨蒲公英的有效抗炎成分及其对NF-κB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采用传统水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和有机溶剂回流萃取等方法,对蒲公英的干燥全草进行粗提,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有效成分。分离并获得了蒲公英黄酮、蒲公英酚酸、蒲公英多糖、蒲公英甾醇4种有效成分。通过小鼠急性炎症模型(二甲苯致耳肿胀)筛选并确定蒲公英黄酮为蒲公英的主要抗炎有效成分。通过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试验、大鼠蛋清致足肿胀试验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试验评价蒲公英黄酮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蒲公英黄酮能够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且高剂量组的抑制率高达83.84%;蒲公英黄酮能够显著抑制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表明蒲公英黄酮对于急、慢性炎症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高剂量组的蒲公英黄酮抗炎效果最好。 进一步研究中,向大鼠乳导管灌注脂多糖(LPS),建立人鼠乳腺炎症损伤模型。试验处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20g体重)、LPS模型组(生理盐水,0.2 mL/20g体重)、蒲公英黄酮(0.1 mL/20g体重、0.2 mL/20g体重、0.4 mL/20g体重)+LPS实验组和氢化可的松(0.2 mL/20g体重)+LPS组,各组大鼠在乳导管灌注LPS前1h和灌注后12h分别给药一次,灌注LPS24 h后,观察大鼠乳腺的临床病变,采血,收取乳腺组织并用中性甲醛固定,经水洗、脱水、透明包埋等一系列操作后,做病理组织学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组织中I-κB和NF-κB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显示,肉眼观察LPS诱导组大鼠乳腺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充血等症状;组织病理切片与免疫组织切片观察,LPS诱导组大鼠乳腺腺泡壁明显增厚,腺泡内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乳腺组织中NF-κB与I-κB活性明显升高;且大鼠血清中3种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显著上升。与LPS刺激组相比,蒲公英黄酮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大鼠乳腺组织的炎性损伤;减少NF-κB与1-κB的分布;下调了TNF-α、IL-1β和IL-6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了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了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对蒲公英黄酮体内抗炎作用和调节NF-κB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了研究,发现蒲公英黄酮可通过抑制大鼠乳腺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对LPS诱发的大鼠乳腺炎性损伤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并降低了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阻断机体炎症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蒲公英黄酮及奶牛乳腺炎防治,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并为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