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17F/17O+208pb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实验测量结果为基础,综合核反应光学模型、经典偏转函数理论及Strutinsky角分散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并基于该数据分析方法,唯一地确定出一套可以拟合实验数据的Woods-Saxon光学势参数,避免了单独利用光学模型拟合实验数据时,光学势参数不唯一的问题。文中概述了重离子弹性散射研究的现状及相关的理论模型,介绍了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实验测量的基本技术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 实验是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次级束流线RIBLL终端上完成的。实验中,70AMeV的初级束流20Ne轰击9Be初级靶,产生次级束流,经过RIBLL束流线选择后,将141MeV的17F或128MeV的17O输运到RIBLL束流线末端,轰击208pb靶。在208pb靶前利用2块位置灵敏的平行板雪崩计数器PPAC记录离子的入射路径,在208pb靶后利用1块PPAC,结合一个由5块方Si探测器组成的Si阵列,来记录出射离子的位置和能量。 光学模型、经典偏转函数及Strutinsky的角分散理论模型,是本论文数据分析的理论基础。通过光学模型拟合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反应系统的光学势参数,利用该光学势可以计算弹性散射的经典偏转函数。在描述弹性散射核反应的经典偏转函数理论中,库仑虹角对应的碰撞参数bgr是弹靶核库仑相互作用和核相互作用在碰撞参数维度上的分界线,核虹角对应的散射角θNR是弹靶核库仑相互作用和核相互作用在散射角维度上的分界线。 Strutinsky角分散理论模型指出,弹性散射中弹核的动力学分散将导致角分散斜率的变化,从而出现角分散拐角。通过角分散和经典偏转函数的对比研究表明,重离子弹性散射中的角分散拐角,本质就是核虹角。 文中通过比较多个重离子轰击重靶的弹性散射实验结果,对角分散拐角的变化趋势作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弱束缚核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角分散拐角普遍小于稳定核。弱束缚核外围核子结构松散,核相互作用向核外延伸的范围更广,是导致弱束缚核角分散拐角较小的原因。 在利用光学模型拟合微分截面角分布并计算经典偏转函数的过程中,以角分散拐角和库仑虹角为限制条件,能够唯一地确定出一套光学势参数。从这些参数可以看出,弱束缚核和晕核轰击重靶的弹性散射的光学势具有势阱深,弥散度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