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x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因而,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但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短期促销”、“临阵磨枪”型的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教育工作主要是面是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教育内容也仅限于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等。这样的就业教育尽管是必要的,但对毕业生就业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这个特殊的对象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是远远不够的,以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苛求的用人单位以及众多的竞争对手时,感到烦躁焦虑,甚至束手无策。为了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沉着、从容地选择一份理想的职业,就业教育应该提前介入,让学生做到未雨绸缪,让他们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必须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论文首先通过阐明选题背景、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演进、国内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简略回顾,全面了解了我国高校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状况。论文研究的现实基础是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力图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根据生涯发展理论提出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模式,就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的原则、目标体系和阶段划分作了详细论述,提出了四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使四个阶段逐层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模式,弥补当前就业教育工作的不足,并提出了全面完善高校就业教育工作、实现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模式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是一个综合性较强,同时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现实性的课题。因此,以实践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模式并将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具体量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全面、系统和整体地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内容模式,创造性地提出将大学生就业教育分为就业探索期、就业定位期、就业实践期、就业分化期四个阶段,完成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内容体系的全过程,突破传统研究的零散性和局部性。第二,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论文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实际应用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中,突破了传统的只满足于说教式的教育模式。
其他文献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自拟中药煎剂行直肠点滴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年龄最大者
高校的学生事务是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论文选择美国作为国别研究对象,对其学生事务的历史发展做了梳理和述评,概述了其现状和特点,并分析了其与学术事务的关系。美国高校的
以东方百合“索蚌”小鳞茎为试材,研究在4℃冷藏条件下小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淀粉酶、电导率及A.280在75d内的变化。在75d的冷藏期内,籽球鳞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
人类对健康的孜孜以求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兰迪·W·谢克曼(RandyW.Schekman)和詹姆斯·E·罗斯曼(JamesE.Rothman)分别对酵母细胞
在当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应得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也是一种分配正义的原则。无论是作为道德观念还是分配正义原则,应得都需要一个支持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应得的基础
近几年来,地方普通高校有了很大发展,建设和发展地方普通高校是实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而现实的途径。但是地方社会对怎样发挥地方普通高校的实际作用,实实在在地依
应得是一个古老的道德观念,起码自古希腊以来,它在日常生活和道德生活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表达了一种源远流长的正义观。什么是应得?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公式“S基于P而应
在分析和比较了多种局部放电信号去噪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的EMD去噪、小波包去噪等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EMD的信号去噪算法。通过选用单指数振荡衰减模型与选择d4小波为基
本文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十堰市三所高校的毕业生问卷调查、对从事毕业生工作的老师、专家进行访谈,确定了影响毕业生择业的因素:个人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单位
恶性肿瘤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化学治疗是治疗转移性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化疗对肿瘤组织和细胞缺乏选择性杀灭作用,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