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中国城市化的世纪。中国要走多样化的城市发展道路,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中等城市是中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中等城市发展,关键在于管理创新。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管理学的历史使命,中国城市化的现实需要。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深入调查研究,尽可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中国内陆中等城市为对象,以管理创新为目的,以管理学和其分支的城市管理学、现代经济学和其分支的转型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布局学、系统工程、信息工程、数学、新公共管理与公共选择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手段,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就有关现代中等城市管理模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和规范分析。本论文致力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描述与建立各类模型相结合,着眼于实现经济与文化、人与自然的合谐发展,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趋势,努力在中等城市等级规模界定、合谐管理理念、合谐管理模式、城市经济转型、城市政府转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计算等方面实现创新,构建了现代中等城市的合谐管理模式。本论文各主要章节的内容与研究的创新可摘要概述如下。分析世界城市发展历程与趋势,借鉴国外城市规模等级划分,结合中国国情特点和城市体系发育的实际,立足现实基础,观照未来发展,重新划分了中国现代城市规模等级,把市区人口在 50-100万的城市界定为中等城市,建立了21世纪中国六等级的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模型。把握理论支点,运用总体论、系统论的方法论,揭示了城市管理的本质,界定了城市管理新的涵义,提出了“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市场与其他城市利益相关者,以城市为管理对象,在总体上对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全面过程和运行与再生的全部活动所进行的有机协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城市治理制度安排和体现先进水平的科技手段,互动合作,整合城市各种资源,实现城市高效协调运行和各项功能正常发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合谐发展的创造性活动”。并通过对中等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当前城市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从跨越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角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嫁接现代城市管理的科学体系,<WP=4>提出了“合谐共生、合谐共处、合谐共立、合谐共赢、合谐共爱”的合谐管理理念,构建了实现中等城市合谐管理的四种管理方式,即总体型、生态型、人文型、网络型的管理,并对这四种管理方式的理论形态进行了初步论证。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对中国内陆中等城市经济功能与经济特征进行了规范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中等城市经济系统关系模型;通过对中等城市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的分析,论证了在中等城市经济管理中,产业结构的配置是发挥城市功能和决定城市兴衰的关键;根据不同城市特点,提出了产业定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以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管理的首要问题是经济的合谐管理,要以循环经济为新的理论范式和技术范式,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新的经济形态,实现中等城市的经济转型。运用新公共管理和公共选择理论,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再造”,提出了政府转型是合谐管理模式最具实质性和关键性的内容,政府转型的实质是城市管理制度的再安排,转型的方向与途径是从集权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控制体制向依法行政体制转变,并以政府信息化为有效方式,在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中等城市政府运作方式,积极推行电子政务的运作方式和政策取向,论证了以制度变革结合信息技术革命来实现中等城市的政府转型。吸收借鉴国际竞争力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内陆中等城市实际,在比较分析中进行整合创新,界定了城市竞争力概念,建立了中等城市竞争力模型,提出了关于中等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并设计了中等城市合谐管理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规范评价指标、多指标综合评价和不同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中等城市竞争力评价计算模型,即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纵横因子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