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诺他联合维利帕尼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86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女性相关癌症中位居首位,为全球医疗卫生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一种特殊的亚型,约占所有类型乳腺癌的10%-15%,具有恶性程度高、高转移复发风险、容易产生化疗耐药和患者预后差等特点。目前,TNBC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手术切除肿瘤且完成放疗和辅助化疗的患者,由于化疗耐药等原因,仍有50%的患者出现复发,TNBC的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究,靶向治疗在TNBC中的治疗潜力逐渐显现。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能够从促进DNA损伤和抑制DNA修复两个方面诱导癌细胞凋亡,是治疗乳腺癌比较有前景的两种靶向药物。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使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维利帕尼及联合两者共同处理人乳腺癌三阴性细胞,观察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以及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癌细胞的凋亡情况。最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AHA、维利帕尼及两者联合使用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功能及诱导凋亡方面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分为HDAC抑制剂伏立诺他组(SAHA组)、PARP抑制剂维利帕尼组及联合用药组(SAHA+维利帕尼组)。各组设置低、中、高浓度组,其中SAHA组分别为10 umol/L、20 umol/L、40umol/L,维利帕尼组分别为20 umol/L、40 umol/L、80umol/L,SAHA+维利帕尼组分别为(10+20)umol/L、(20+40)umol/L、(40+80)umol/L。分别使用低、中、高浓度的SAHA、维利帕尼及联合两者处理细胞24小时,然后进行细胞功能实验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乳腺癌细胞的生物特性变化;2.利用统计学分析推断SAHA、维利帕尼及两者联合用药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作用的效果。结果1.细胞活力实验表明单独使用SAHA或维利帕尼处理乳腺癌细胞,随着给药浓度增加其生长抑制率未见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使用SAHA和维利帕尼处理乳腺癌细胞,则显著增加其生长抑制率,且随着SAHA和维利帕尼的浓度增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随着各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且SAHA联合维利帕尼组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比起单独用药组的明显降低(P<0.05)。3.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随着各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且与单独用药组相比,SAHA联合维利帕尼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4.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单独使用SAHA或维利帕尼不能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随着给药浓度增加其凋亡率未见明显增加(P>0.05),而联合两者使用时则大大加强了两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且随着SAHA和维利帕尼浓度增加,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独使用SAHA或维利帕尼在体外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弱,但两者联合使用可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2.SAHA和维利帕尼在体外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两者联合可进一步加强该抑制作用;3.单独使用SAHA或维利帕尼对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不显著,联合两者则显示出强大的促凋亡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研究背景常规单一的化疗或放疗通常由于不能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而引起明显的副作用。因此,高效精准的肿瘤治疗方法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纳米药物研究运用到肿瘤治疗中,旨在开发具有精准肿瘤靶向性,高效的负载效率的纳米药物。但是目前针对肿瘤的纳米药物研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实现高效的药物负载?如何避免脱靶效应?以及如何开发具有多功能的联合治疗功能的纳米药物?如何实现诊疗一
背景抑郁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境低落,同时伴有认知、行为的改变,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庞大的抑郁症患者群体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经过专业的抗抑郁治疗后,能够达到临床缓解甚至痊愈,但其中也有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于抗抑郁药物治疗不敏感,被称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越来越多的研究发
背景及目的: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胆道闭锁(BA)肝脏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其具体机制未完全阐述。本研究初步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胆道闭锁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在RRV诱导胆道闭锁模型的小鼠中验证BAFF中和性抗体的作用。方法:1.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通过胆道造影诊断为胆道闭锁的52例病例,作为BA组;诊断为胆总管囊肿的25例病例,作为CC组;并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
学位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在体外具有分化为所有体细胞类型的能力,因此iPSCs常被期望应用于器官损伤的修复和坏死组织的再生。但由于对重编程机制认识不足所造成的诱导效率低、诱导周期长、克隆异质性等问题已成为限制iPSCs向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所以,阐述体细胞的重编程机制已成为科研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实验室前期开发了一套利用7个转录因子(Sall4-Glis1-Mkk6-Nanog-Kdm2b-
学位
学位
体细胞重编程是探索细胞命运调控机理的理想模型。转录因子在细胞命运转变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研究转录因子在体细胞重编程中新的分子功能,对于拓展转录因子在细胞命运决定作用机制、建立新型重编程技术体系,以及获取谱系功能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在胚胎发育、疾病发生与细胞谱系转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多能性调控研究方面鲜有涉及,尤其在小鼠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未见报道。
背景与目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LD-LC)是少见的,其管理尚未得到充分的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的ILD-LC人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ILD-LC患者的临床数据来自中国3所医院。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分阶段和分层汇总。分析了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一线化疗的疗效和无后续治疗率。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晚期肺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