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中风后虚证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在中风病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电针肾俞和会阳穴的方法:取双侧肾俞和会阳穴,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同组导线正极连肾俞穴、负极连会阳穴,选取疏波,频率2Hz,强度以出现针刺部位肌肉跳动并且患者能够承受为宜,每次治疗30min。对照组采用《针灸学》[1]中虚证便秘的方法治疗,选穴:天枢、大肠俞、支沟、上巨虚、足三里、脾俞、气海,针刺的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两组每日治疗1次,每周休息1天,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每日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大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应用排便日记卡评定每日自主排便次数(CSBMs)。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SB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CSBM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CSBMs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和4周后CSBMs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应用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图来评定大便性状。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Bristo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患者Bristo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和4周后,Bristol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应用排便困难评分表评定排便困难情况。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排便困难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组两组患者排便困难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排便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排便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7.7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电针肾俞穴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有效,总体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4周是理想的治疗时间。2.电针肾俞穴和会阳穴能增加中风后虚证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缓解排便困难,治疗2周时与普通针刺组相当,治疗4周时优于普通针刺组。3.电针肾俞穴和会阳穴能改善中风后虚证便秘患者大便性状,与普通针刺组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