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天涯的缪斯——论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情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是苏联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大作家,在他一生中的各个创作时期都有许多作品留世,这些以虔诚的艺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本体的价值,更有立足于文学史之上的意义。他以“浪迹天涯”的创作姿态,以“缪斯”的艺术追求坚守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情调,使它一直以来都似“金蔷薇”温婉而芬芳。本文拟从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情调入手,阐述他本真而坚韧的文学品格,试图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具体考察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的浪漫主义情调:一,针对学界对巴乌斯托夫斯基研究的情况做出梳理和归纳,指出已有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争议和薄弱之处,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其创作进行研究;二,从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出身和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文化背景来解析其浪漫主义情调的形成与积淀,探究这种情调得以产生发展所依赖的深厚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三,考察巴乌斯托夫斯基浪漫主义情调的内在具体表现,主要从早年“天边外”的想望、温存而又忧伤的浪漫主义创作基调、爱与美这两大浪漫主义情调主题三方面,对巴乌斯托夫斯基浪漫主义情调的形成和表现进行系统研究;四,从浪漫主义情调的外围着手,从巴乌斯托夫斯基对普希金等数位文学前辈的继承与借鉴,结合其时其境分析研究在他作品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来拓展和丰富对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中浪漫主义情调的研究。笔者从这些维度来界定巴乌斯托夫斯基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情调,进而确立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价值,重申他本人及其文学作品在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文学史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中西文化、文学思潮的撞击交汇之中,处于由古典向现代转型期间的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既要面向世界,又要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和文学传统;既要遵循文学本身
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导热材料,弥补了传统导热材料如金属、金属合金等抗腐蚀性弱、力学性能差等缺陷,但其导热系数的低下导致了应用范围的局限性,而将高分子材料复合后则
期刊
@@
作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漫步于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之间,并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美学实践活动,在两个不同的艺术世界中获得审美感悟和美学思辨的灵感,撰写出一
中国武侠电影出现于1920年前后,1928年明星公司推出《火烧红莲寺》,使武侠神怪电影迅速成为热门。武侠电影是中国成熟最早的一种类型片,算起来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
白先勇与陈映真是台湾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建树和深远影响的作家。白先勇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陈映真作为“台湾的鲁迅”,他们历来都是研究者、批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