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可切断活性键的光学探针的合成及其分析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探针可以指与待测物发生反应,同时伴随着光学(包括吸光、荧光和发光)性质的变化,从而可对目标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的一类光学分子。其中具有荧光响应的荧光探针,因为具有灵敏度高、时空分辨能力强,且在某些条件下可用于生物分子的原位检测等特点,已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一类基于“可切断活性键”断裂而引起光学性质改变的光学探针得到了人们的很大关注。本论文基于此种响应原理,合成和表征了几种含可切断活性键的荧光探针,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质及可能的应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改进的方法合成了荧光素内酰肼,并表征了其光学性质。通过对测试条件的优化,发现该探针在常温下以及水介质中可对Cu2+产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荧光响应,而其它常见的共存离子则几乎不响应。因而,该探针可作为检测Cu2+的荧光探针,并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2.通过对罗丹明B酰氯化,继而与羟胺反应,合成了Cu2+的荧光探针一罗丹明B羟酰胺。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证实了该探针具有内酰胺的五元环结构,因而探针本身几乎无荧光,这对提供低的背景信号以及获得高的灵敏度颇为有利。然而,当探针与Cu2+离子反应时,由于Cu2+能够选择性地切割探针中的酰胺键,并导致最终水解产物罗丹明B的生成,因而其荧光响应可以得到很大的恢复。基于此,建立了铜离子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荧光分析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铜离子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20μM,灵敏度达33 nM,并初步应用于人血清中铜的检测。   3.以罗丹明B为母体,通过引入联苯甲酰肼反应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次氯酸根荧光探针-N-苯甲酰基罗丹明B酰肼。通过对该探针单晶的X-ray晶体衍射分析,表明其具有五元环的内酰胺结构,因此探针本身几乎没有荧光。然而,探针的内酰胺环能够被CIO-的氧化作用切断,同时伴随着强烈的荧光打开反应。实验表明,该切断反应对次氯酸根有高度的选择性,而对其它常见的离子和氧化剂则没有响应。该特性使得探针有可能用于复杂样品中次氯酸根的直接测定。
其他文献
构象异构现象广泛存在于有机分子中,并在生物体系及功能材料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小分子的构象异构现象,有助于了解构象异构现象的一些本质规律。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RE
光伏可将光能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电能,有望缓解当前的能源与环境危机,因此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机光伏相比于无机光伏,具有质量轻、造价低、可柔性大面积制备等优点,且经过研究
为了提高景象匹配中基准图制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对遥感影像图源的可匹配性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遥感影像可匹配性度量方法.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提取纹理基函数,并
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快速分析大分子的方法。发展到今天,MALDI-TOF—MS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如鉴定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临床和医学科研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理和医学信息检测手段,它不仅能提供体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能提供诸如组织代谢、血流灌注、神经系统兴奋等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来源于海洋生物水母的生物发光蛋白,由于其自发荧光,检测方便,对活细胞无毒害等优点,己被作为一种报告分子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GFP最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越来越希望高科技融入生活。因此,“无线远程终端”系统诞生了,意在让手机用户能够更加轻松的控制计算机,方便生活。“无线远程终端”系统
针对目前所采用的灌浆材料或能堵水不能补强,或能补强不能应用于水下修补,及大多数的补强型灌浆材料存在毒性大,固化时间长的缺点,本论文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制备了一种基本无毒,可快
在电厂燃煤机组中,一次风用于煤粉输送和锅炉燃烧,直接关系到炉膛内的实际燃烧工况,适当的一次风量对于磨煤机乃至整台机组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现场多种因素的影
Preussin((2S,3S,5R)-1-甲基-5-壬基-2-苄基-3-吡咯烷醇)是从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ATCC 229417和Preussia sp.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四氢吡咯衍生物结构类型化合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