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集中居住和乡村转型是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区域发展面对的现实课题。农民集中居住是指将散居于村庄的农民有条件的集中进农民公寓、新型社区,以居住方式改变为突破口,促进城乡空间结构优化和农民生活方式改变。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有利于土地利用集约化,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农民生活市民化,这也符合新型城市化“集约高效、城乡一体”的题中之义。本文的研究以新型城市化理论为指导,以已有的集中居住研究为基础,以长三角地区的上海、苏州、嘉兴集中居住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法、案例研究、对比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试图实现以下研究目的:1、将上海、苏州、嘉兴的集中居住实践模式当作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其在不同的背景之下,形成怎样的操作路径,取得怎样的成效,引发怎样的问题,并通过对比发现其异同,以及异同产生的原因、机制等;2、在1基础之上,得出关于集中居住的一般性结论。找出一种较优的集中居住推进方式,既能够满足政府和农民的经济利益需求,实现集中居住所要达到的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的目的,又能够兼顾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既能够保护农民短期的资产利益,又能够维护其可持续生存。.将纷繁复杂的集中居住模式统一为“完全城市化型”、“半城市化型”、“村庄改造型”三大理论模式并指明相应的分类标准;结合已有研究,通过模式具体对比分析,找出较优的集中居住方式,是本文最主要的创新所在。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明确问题,运用案例研究理解、分析问题,再结合相关理论、实践研究解决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是本文的逻辑所在。文章将集中居住定义为发端于沿海发达地区、农民自发的集约用地实践,而后演变成一场在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之下、以已有的城乡用地和城市化特征为背景、政府主导的、涉及土地、资金、人口迁移、城乡社会变迁的城市化运动。通过案例分析,本文也旨在反思已有的集中居住实践,土地财政倾向、“强制上楼”、对数量与规模城市化的热衷导致了这一城市化运动成为一场“掠夺”活动,因此,集中居住推进与否、采取怎样的推进模式将影响未来中国城市化推进的格局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