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实验室内模拟实验,将背角无齿蚌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5、10、20和40 μpg/L Cd2+溶液中,研究背角无齿蚌对低浓度镉的富集特征及背角无齿蚌内各组织(鳃、内脏团、外套膜、足)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指标(MDA)含量变化的影响,运用IBR指数法综合评价Cd2+的环境暴露浓度对背角无齿蚌的氧化损伤效应,以探讨低浓度Cd2+的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镉污染对背角无齿蚌氧化损伤研究。结果如下:1、背角无齿蚌对Cd2+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各组织对Cd2+具有明显的富集能力,各组织镉含量顺序依次为鳃组织>内脏团>外套膜>足。经过30 d的富集,各组织生物富集系数(BCF)均随水体中Cd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各组织各浓度富集30 d后的平均富集速度与富集倍数均随着Cd2+暴露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富集结束时,内脏团与鳃组织中各剂量组均超出食用安全限量标准,外套膜与足组织镉含量在5 μg/L、10 μg/L剂量组中未超出食用安全标准。2、Cd2+胁迫对背角无齿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对背角无齿蚌各组织SOD、CAT、GPx活性的总体影响相似,即较低浓度组诱导,较高浓度组抑制,但具有一定的组织差异性;CAT与GPx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均与SOD间相对独立;SOD、CAT、GPx随Cd2+浓度增加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关系;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背角无齿蚌各组织MDA含量则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各组织损伤不断增加,鳃组织和内脏团的损伤程度大于外套膜与足组织的,其中5 μg/L剂量组中各组织MDA含量均未明显增加,呈波动平衡状态,验证5 μg/L作为渔业养殖水体中镉限值的合理性,而高于地表水V类水标准(10 μg/L)的镉污染均可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3、使用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法,将不同水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整合,能够综合客观评价污染状态。将暴露实验第3 d、8 d、15 d、22 d、30 d背角无齿蚌各组织IBR与Cd2+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d2+暴露对背角无齿蚌各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同一富集时间下,Cd2+浓度越高,各组织IBR值越大,即造成的损伤越大,5μg/L剂量组IBR值相对较低,造成损伤最小;内脏团IBR值高于其它三个组织,表明内脏团受到损伤较大,对Cd2+氧化应激更为敏感,可作为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评估载体;在Cd2+暴露短时间内,背角无齿蚌各组织IBR值与Cd2+浓度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鳃组织>外套膜>内脏团>足组织,可将背角无齿蚌SOD、CAT、GPx和MDA为标志物的IBR值用于污染暴露短期内的环境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