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崧泽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墓葬遗存作为崧泽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焦点,进一步加强对这类遗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把握崧泽文化的发展变化、区域特征及其成因,更能够促进对崧泽文化社会状况的认识,从而为深入了解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本文依据崧泽文化墓地分布的地理环境、文化面貌特征,将崧泽文化墓地分为四个区域:即太湖北部地区、太湖东部地区、太湖东南地区和太湖南部地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墓葬单位可靠的层位关系,以陶器为主要线索,同时参照墓葬相关要素及随葬玉、石器种类及特征的变化,确立各区崧泽文化墓地的分期,并进行整合,将崧泽文化墓地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以分期为前提,对各期崧泽文化墓地的区域性特征(墓葬形制与墓向、葬具与葬式、随葬器物及摆放位置、特殊埋葬现象等)及墓地等级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域差异的成因进行了简要解释。崧泽文化墓地各区域之间,从早期至末期,大致存在一个由北向南的动态演变过程,这与崧泽文化墓地发展重心由太湖北部转移至太湖东南、南部地区的迹象吻合,也反映了不同阶段崧泽文化墓地各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地理环境因素、区域内部及该区域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可能是导致墓地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通过对各区墓地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崧泽文化的社会状况:1.墓地所反映的社会结构有两种形式:(1)墓地与居址、大型墓与小型墓有严格的地域界限;(2)规模较大的墓地,可进一步划分墓群,墓群内有一座或几座大墓作为核心墓葬。2.崧泽文化时期,已普遍存在社会分化现象,且这种分化是分层表现的,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及单一墓地内部均存在不同表现形式的分化。3.崧泽文化墓地布局的不同,反映了聚落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至崧泽文化末期,不同地区聚落演变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