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黏质沙雷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研究黏质沙雷菌菌株耐药性及其流行性特点,为控制黏质沙雷菌的医院感染、预防黏质沙雷菌流行性感染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实验对象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65株黏质沙雷菌,收集其标本来源,科室分布,患者年龄、性别及耐药结果等信息。网上下载26株标准菌株。实验方法1.对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65株黏质沙雷菌来源,科室分布,患者年龄、性别及耐药性的统计。网上下载26株标准菌株序列统计。2.对菌株分离纯化,K-B法测药敏。3.细菌培养与基因组DNA的提取接种培养及试剂盒提取DNA于-20℃备用。4.黏质沙雷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管家基因引物设计与PCR扩增选取7个管家基因dnaA、gyrB、recA、infB、pgi、adk、rpo B,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5.PCR产物序列比对和基因进化分析。PCR特异性扩增,送上海生工公司测序。整理每菌株各个基因的序列结果,bioedit软件编辑序列。DnaSPv5、Splits tree、CLUSTALW(http://www.genome.jp/tools/clustalw/)、eBurstV3等,对序列的GC含量、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位点数、聚类、进化树等进行分析,确定与探讨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1.黏质沙雷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63.1%)尿液(12.3%)、伤口(9.2%);黏质沙雷菌的科室分布主要为呼吸内科病房(55.4%),血液科(15.4%)及重病监护室(9.2%);黏质沙雷菌分离株来源男性多余女性,占总菌数的64.6%,50岁以上的患者占整体患者的75.4%。2.65株黏质沙雷菌分离菌株对常见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0%~53.8%之间,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哌拉西林为53.8%;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非常严重,耐药率为33.3%,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最为敏感为86.2%。3.mlst分析26株下载标准菌株定义了18个st型,65株待测菌株定义了38个st型;7个管家基因中,基因型在25个至35个之间,以rpob基因的基因型最多(35个),其次为gyrb(33个),基因型最少的基因是adk;多态性位点数在34~98之间,gyrb的多态性位点数最多(98个),adk的多态性最少(34),多态性位点突变率在7.2%~13.0%之间,突变率最大的为gyrb(13.0%),最小值为adk(7.2%);7个管家基因的平均gc含量在58.0%~61.9%之间,最大的是gyrb(61.9%),其次是reca(58.0%);dn/ds的范围从0(infb)到0.0494(adk),infb的dn/ds为0提示着infb处于很强的选择压力下。4.splitstree软件分析黏质沙雷菌株和其st型的进化树,结果显示分别分为cluster1、cluster2、cluster3、cluster4、cluster5和clustera、clusterc、clusterd、clustere聚合群。5.黏质沙雷菌多位点序列clustalw聚类分析定义了56个st型,以st25的序列型形成了一个克隆复合体cc25。6.eburstv3黏质沙雷菌分离株的聚类分析中形成了5个组和39个独立型,4个双联体。7.tajima’sd、fuandli’sd*及fuandli’sf*的中性试验分析只有基因rpob等位基因的同义替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院不同科室的易感人群不同,以50岁以上的男患者为主引起呼吸道及尿道感染。2.黏质沙雷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多为泛耐药菌株;黏质沙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趋势相对较慢,在基因组上高度保守,目前需要重点监测以st25型为代表黏质沙雷菌cc25克隆复合体的流行,以防其在医院的大规模流行与爆发。3.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黏质沙雷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将在黏质沙雷菌的菌株鉴定、生物溯源及菌株流行性爆发调查研究发挥重要的作用。4.进一步完善黏质沙雷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