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角质细胞激活在外周疼痛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受体在角质细胞上的表达能缓解疼痛。在CCI等多种疼痛模型中,脊髓的NR2B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基于实验室前人所做的研究:角质细胞NMDA受体与CRPS疼痛相关,CRPS急、慢性期均有角质细胞NMDA受体表达上调;CRPS急性期角质细胞NMDA受体调控皮肤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疼痛传导;CRPS慢性期角质细胞NMDA受体调控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本实验拟进一步探究NMDA受体亚基NR2B在CRPS痛觉过敏中的作用,观察CRPS急、慢性期皮肤和脊髓痛觉传导的桥梁——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NR2B表达和相关信号通路、促炎性因子的变化。 方法:①动物分组与干预:本研究采用CRPS公认的模型——大鼠慢性缺血后疼痛(chronic post-ischemia pain,CPIP)模型,以NMDA受体激动剂NMDA、NR2B拮抗剂艾芬地尔皮下注射的方法验证该受体在角质细胞中的作用,并探究建模后不同时间点的DRG的蛋白表达变化。首先将雄性斯普拉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急性期观察组与慢性期观察组:急性期观察组于建模前3日开始连续给药至建模日,慢性期观察组于建模后7日开始连续给药至第14日。急、慢性期观察组均细分为Naive组、Sham组、CPIP+NS(生理盐水)组、CPIP+NMDA组、CPIP+IFEN(艾芬地尔)组:CPIP组以内径0.65cm的O型环于踝关节处勒紧右后肢,3小时后取下;Sham组以剪断的环做相同处理,Naive组不做任何操作。CPIP组继续细分为3组,分别予NMDA(1mM)、MK801(10μg)和生理盐水100μl/日。非干预组在建模后不做任何操作。②Sham组、CPIP+NS组、CPIP+NMDA组、CPIP+IFEN组行为学和生理学测定:急性观察组于建模前第2、1、0天,建模后后第6、12、18、24小时,慢性观察组于建模前2、1天,建模后后第2、6、10、14日测定机械痛阈(von-Frey法)、热痛阈(热板法)。③取材:急、慢性观察组分别于建模后24小时和14日,分别在建模后1、6、10天,取L3-L5DRG。④WesternBlot:测定皮肤和DRG中的pNR2B、NR2B、pNF-κB、NF-κB、pErk、Erk、IL-1β、TNF-α。⑤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肤组织角质细胞标志物pan-keratin与NR2B、pNR2B、IL-1β、TNF-α共表达情况、DRG神经元标记物NeuN和pNR2B、NR2B、pNF-κB、IL-1β、TNF-α共表达情况。 结果:①行为与生理学:急性期和慢性期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比较:CPIP+NMDA组<CPIP+NS组<CPIP+IFEN组<Sham组;②皮肤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在急、慢性期,角质细胞上NR2B受体的表达:CPIP+NMDA组>CPIP+NS组>Sham组。急性期TNF-α和IL-1β释放量组间比较:CPIP+NMDA组>CPIP+NS组>CPIP+IFEN组或假手术组,慢性期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③DRG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NR2B和pNR2B受体的表达:CPIP+NMDA组>CPIP+NS组Sham>CPIP+IFEN组或Sham组。急、慢性期的pNF-κB、TNF-α和IL-1β表达:CPIP+NMDA组>CPIP+NS组Sham>CPIP+IFEN组或Sham组。背根神经节上蛋白的表达情况:第1、6、10天中,第6天pNF-κB表达水平最高、第10天pErk表达水平最高。 结论:①NR2B参与CRPS的病理生理过程,皮肤角质细胞的NR2B受体的表达水平和激活与疼痛密切相关,提前皮下注射艾芬地尔以及CRPS发生后连续注射艾芬地尔均对降低CRPS的疼痛有效。②CRPS急性期:皮肤NR2B激活,皮肤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导致外周敏化。疼痛传入DRG,DRG神经元上NR2B激活,逐渐激活pNF-κB,pERK信号通路,释放炎症因子。DRG疼痛传入脊髓,尚不能引起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③CRPS慢性期:皮肤角质细胞已经表达的NR2B持续存在,还未转化,但皮肤炎症因子相对减少。同时DRG神经元上NR2B激活,pNF-κB,pERK信号通路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DRG疼痛进一步传入脊髓,引起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导致中枢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