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是我国第一大木本油料树种,其榨油后剩余的油茶饼粕产量极大,且其中仍含有丰富的茶油及茶皂素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若不对其加以利用,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油茶饼粕的加工技术存在工艺复杂、费时费工和投资大等问题,就算许多科研人员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物的产率,但仍然存在目标产物单一、耗能高等缺点。而课题组前期利用正丁醇的水溶液,从油茶饼粕中同步提取出了茶油及茶皂素,克服了油茶饼粕现有加工技术的缺陷。本论文在此基础上,对“正丁醇-水-茶油-皂素”体系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体系的构建与分析,探究正丁醇水溶液同步提取茶油及皂素过程中体系的微观变化,筛选最佳制备工艺,为茶油和皂素的高效萃取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观呈澄清透明状的“正丁醇-水-茶油-皂素”体系(含水量为15%)液滴的平均粒径为57.00 nm,且多分散指数PDI为0.200,符合微乳液的特性,因此,以上四组分可形成微乳体系。同时,茶皂素的添加会增加水-正丁醇体系对茶油的溶解量,当茶皂素与正丁醇的比值为1/140时,水-正丁醇体系对茶油的溶解量达到最大。2.通过电导率的测定可知“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体系为W/O型微乳。当Km值分别为1/100、1/120、1/140、1/160、1/180、1/200时,随着Km的减小,微乳形成能力呈现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Km值为1/160时,“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体系的形成能力最强;“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体系受温度影响较大,70℃为最佳制备温度;酸碱度的改变对“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体系的形成能力无明显影响;当分别利用结晶乙酸钠、氯化钠、氯化钾、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制备的盐溶液代替纯水制备“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体系时,微乳体系形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六偏磷酸钠>无水乙酸钠>柠檬酸钠>氯化钠>氯化钾;当分别利用浓度为0.000、0.050、0.075、0.100、1.000、2.000 mol/L的NaCl溶液制备“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体系时,微乳体系的形成能力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NaCl浓度为0.05 mol/L时,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微乳形成能力;当分别利用浓度为0%、5%、10%、15%、20%的葡萄糖溶液制备“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体系时,随着葡萄糖溶液浓度越高,微乳液形成能力越强。3.选定温度、Km值与S/O值三因素,以乳化效率为指标,对“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体系的制备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制备条件组合为:温度为76.73℃,1/Km值为161.64,S/O值为9.41:1。4.对“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样品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发现离心、温度与储藏时间对该体系稳定性均无明显影响,而盐浓度对微乳体系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当在体系中加入的NaCl固体与体系中水相形成浓度为1.0 mol/L的NaCl溶液时,体系出现明显的破乳现象,静置后发生分层。5.结合有茶饼粕中茶油及茶皂素的含量,确定提取条件,在77℃的温度条件下,设定料液比为1:1.20,利用含水量为23.43%的正丁醇的水溶液同步提取冷榨茶油饼粕的茶油及茶皂素,其茶油提取率为(93.61±1.67)%,茶皂素提取率为(56.28±1.21)%,具有较优的提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