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市民化与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以Y市为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农村教育之所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议题,一方面是因为它关涉到中国的大多数人——农民及其子女的命运,关涉到这一群体社会生存和流动的基本途径乃至其人性人格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是观察中国社会深层权力结构及其变迁机制的极好载体。从社会学视角来研究农村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就教育论教育的过程,而是引导人们以农村教育为视角,探索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再生产得以正常运转的本原。  从农村教育的发展来说,其模式是城市化的,但是农民自身并没有实现市民化,这也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农村教育的模式与农村教育的对象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不相适应性。可以说,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问题丛生的根源所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改变农村教育按照城市化模式发展的现状,建立与农民需求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模式;另一条是实现农民的市民化,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有的具有城市化特征的农村教育模式。那么到底哪一条路才是中国农村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呢?在当前,农村教育的城市化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对第二条道路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具体来说,笔者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市民化水平提高了,农民对农村教育的适应性也会相应提高吗?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哪些市民化水平因素会影响农民对农村教育的适应性?当然,笔者在文中也会有一定的篇幅对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发展模式进行相关阐述。  大多数实证研究是把农民市民化水平作为一个变量来进行描述性研究,或者是把农民市民化水平作为一个因变量,研究其它变量对农民市民化水平的影响,而很少有研究把农民市民化水平作为一个自变量,来研究其对其它变量的影响。本文将农民市民化水平作为一个自变量,来研究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创新之处。同时,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从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角度来研究其对农村教育的影响,还没有从农民市民化水平角度来研究其对农村教育的影响。虽然这两个角度有一定的同质性,但是,社会经济地位反映出的仅仅是农民纵向的社会分层,而市民化水平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农民纵向的社会分层,还反映出了农民横向的社会分类,也就是农民和市民的不同。因此,这两个研究角度是存在一定异质性的。在农村城市化和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农村教育问题,市民化水平这个研究角度更加适用于农民,是对社会经济地位这个研究角度的一大提升,这是本文的另外一个重要创新之处。  本研究是按照以下五个层次展开论述的:第一个层次对农民的市民化水平进行了研究,这是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个层面分别展开的;第二个层次对农民的农村教育心态进行了研究,这是从农民对学校教育的心态、对家庭教育的心态和对社会教育的心态这三个方面分别展开的;第三个层次通过建立Logistic分析模型,研究了市民化水平对农民农村教育心态的影响;第四个层次从农村教育的政策选择、文化选择、精英意识形态对农村教育模式的博弈与选择三个方面研究了农村教育的选择与出路问题;第五个层次则是在前四个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结论,并进行了相关讨论。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农民的市民化水平整体而言较低;其次,农民群体内部在市民化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三,农民对农村教育的心态不容乐观;第四,农民群体内部在农村教育心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五,市民化水平对农民的农村教育心态存在显著性影响。  农村教育发挥着再生产功能,其作用方式也日趋隐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农村教育一直秉持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宗旨,在农村教育中很少包含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内容。可以说,农村教育一直在“再生产”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模式,这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农民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层面的市民化水平都较低,这从实证角度反映出农民的“外局群体”地位,而农民的“外局群体”地位使得农民很难适应具有城市化特征的农村教育模式。为了改变农民与农村教育的不相适应性,必须要将农民的地位由“外局群体”转变为“内局群体”,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各个方面提高农民的市民化水平。当前,农民整体的市民化水平不高,这与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有着直接的联系,道路选择的错误注定了农民的市民化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实现农村发展道路由“外生型城市化”向“内生型现代化”的转变,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市民化水平。  要想调整农民和农村教育之间的不相适应性,仅仅从农民角度入手提高其市民化水平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革。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农村教育的城市化。教育既要与内部环境相适应,也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所谓教育的内部环境就是教育对象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所谓外部环境就是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农村教育的发展来说,就是既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也要与农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相适应。可以说,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很好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农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相适应,因此,必须要对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虽然农村教育模式的选择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但是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是其未来发展不变的方向。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村因城市的扩建而逐渐走向终结,农民市民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渐渐为人们所关注。目前学术界对转型期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侧重于从整个
介绍了辽河集团氯碱厂扩产7 500 t/a烧碱项目的工艺设计方案,在原有设备能力校核的基础上进行配套设备的添平补齐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我国城市出现了一个以下岗失业职工为主体的新城市贫困群体,城市贫困问题成为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日美等国外动画相继引入中国,与国产动画同台竞技,其后漫画、电影等动漫形式也先后登陆,至今已有30余年的传播史。在这场传播史中,美国凭借迪斯尼、皮克斯等电影公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村民自治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学术界,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富人治村”现象在最近几年也受到了学术界及新闻舆论界的
期刊
“罕见病”(Rare Diseases)作为一类慢性、严重性、遗传性疾病给包括儿童在内的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危及性命。现有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其诊治需要,因
大卫·哈维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集地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之大成后,哈维建构出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以系统地解释当代社会状况,这对
本文是一项有关萨提亚模式应用于儿童家庭暴力个案社会工作的探索性研究。国内研究个案社会工作介入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研究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