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因为胆总管结石,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AB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如何有效的诊断、治疗ABP,成为近几年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常见的ABP诊断方式包括腹部B超、CT、MRCP、ERCP等,但这些诊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腹部B超会受到胃肠道气体、腹壁脂肪、结石直径等因素的影响等。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学的发展,超声内镜(E US)联合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 reatography,ERCP)成为ABP患者重要的检查及治疗方式,而且研究发现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U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有学者认为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敏感性为97%。传统的ABP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及开腹手术。保守治疗不能及时解除胆胰管梗阻,容易延误病情;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极大,有可能加重患者脏器负担,同时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近几年,内镜介入治疗逐步显现出其优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内镜治疗时机等问题仍存在争议,目前普遍认为,如果ABP诊断明确,尽量在发病72h内早期完成内镜治疗。现在,许多学者将传统中医方药融合到ABP的治疗方案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我院经过多年研究,采用EUS+ERCP联合清胰汤的方法治疗ABP,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EUS+ERCP联合清胰汤在ABP诊疗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明确内镜介入治疗ABP的时机。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ABP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抑酶、补液等治疗,并于入院72h内完成EUS和(或)ERCP治疗,术中根据EUS检查结果及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进一步行ERCP治疗。然后将进行ERCP治疗的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内镜+清胰汤组(n=37实验组)和内镜治疗组(n=38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清胰汤口服及灌肠治疗。术后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化指标恢复时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入院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ALP、ALP、GGT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TBIL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4天、第7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清胰汤能缩短ABP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恢复正常时间,改善微循环,从而避免胰腺损伤的进一步加重。2.EUS+ERCP联合应用中药清胰汤治疗效果确切,优于单纯内镜治疗,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