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是中国的人口大省,更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大环境发生变化之际,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现状,研究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其综合产量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农业、粮食生产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总产量、单产和播种面积进行了分段式的分析,并对其18个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进行了比较优势分析;运用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总产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在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和主要粮食作物布局的特点,对18个市的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进行了比较优势分析,指出了各个市在不同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优劣势。(2)河南省粮食生产面临自然条件的约束,粮食单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技术投入,“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最大,但仍略低于物质投入贡献率,预计“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62.17%—65.44%。(3)对河南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可以完成《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制定的预期目标。本文的创新之处:(1)在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省18个市的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进行了比较优势分析;(2)在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了“七五”以来的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十二五”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对影响粮食单产的17个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移动平均法对河南粮食产量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