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学习型社会日渐形成,这些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如何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及时转变自身的职能及职业角色,提高自身素养尤其是哲学素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教师的素养,已经有了许多的研究并形成了一些较为一致的观点,然而对于教师哲学素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却很少。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养等方面,对教师哲学素养的研究很少涉及。教育需要哲学,教师同样需要哲学,那种认为“不需要哲学素养,照样能把书教好,能把学问做好”的思想是错误的。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教师的哲学素养以及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本文对教师哲学素养的内涵、构成、特点、价值、缺失、生成等方面作了尝试性的回答。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运用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方法来审视或处理教育问题自觉的、持续的修为涵养,主要由哲学智慧、哲学情怀、哲学精神、哲学境界等四个方面构成,具有超越性、创新性、超前性和渗透性等特点。教师哲学素养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本体价值表现在生存性价值、发展性价值和享受性价值等三个层面上,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信念的提高和促进上。本文以当今教师哲学素养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教师缺乏哲学素养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并指出教师哲学素养缺失将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比如会导致教师素质结构不完善、教师生命质量较低、教师人生境界不高等等。本文还分析了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主客观条件,教师正确地认识哲学、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和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教师教育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重要客观条件。针对教师哲学素养匮乏的现状,本文认为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生成教师的哲学素养,教师个人持续的自我修养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首要途径、对教师进行哲学教育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根本途径、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肥沃土壤。广大教师要认识到哲学素养的生成并非是件易事,提高哲学素养会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需要教师们有意识地不断修为涵养。